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夏日的乌海湖畔,金色的沙丘与碧蓝的湖水相映成趣,吸引着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近年来,我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加快推进“环乌海湖”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以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为核心的沿湖生态旅游圈。通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治理等举措,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推进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
“城市客厅”换新颜
“现在健身很方便,步道修到了家门口,每天晨跑都能看到湖光山色,让人心情舒畅。”市民刘林虎每天都会沿乌海湖慢跑,像他一样,越来越多市民喜欢在闲暇时来到乌海湖畔,或散步健身、或骑行观景,享受这片水域带来的生态福祉。
乌海湖带给市民的美好体验,展现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近年来,我市统筹推进黄河乌海段系统治理和环湖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将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提档升级。同时,高标准推进滨河二期建设,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精心做好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作,城市宜居度显著提升。
随着暑期旅游季的到来,我市各旅游景区进一步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环境卫生动态维护,确保景区环境整洁有序。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让游客玩得放心、舒心。
“乌海既有沙又有水,景色独特,特别‘出片’!”近日,来自西安的游客何雨欣带着家人到乌海湖休闲度假旅游区游玩,她说,“我们早上乘坐快艇进入景区,下午想体验一下沙漠越野。这里的游乐项目选择性多,大家玩得都很尽兴。”
这几天,我市迎来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湖面上,快艇飞驰,溅起晶莹水花;大漠金沙间,游客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体验沙漠越野;湖畔岸边,人们悠闲休憩,举起手机定格金沙碧水的壮美画面……通过持续完善旅游设施、丰富业态供给,我市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体验,“沙水相依”的独特资源焕发出新的魅力。
近年来,我市做足山水文章,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创新推出一系列文旅项目。同时,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管理服务、提升环境品质,打造了一批设施完善、管理规范、景观优美的精品景区。截至目前,我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3家,旅游业态从单一观光向“生态+运动+文化+休闲”多元融合转变。
沙漠看海“引客来”
近日,北京的骑行爱好者张伟成和队友们专程来到乌海,体验别具特色的环湖赛道。“骑行的目的不在于你的车多好、骑得多快,而在于享受骑行的快乐。乌海沙水相映的景观在别处真看不到,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张伟成说。
如今,越来越多深度体验型游客成为我市旅游的主力军。暑假期间,我市研学游市场持续升温,依托独特的“山、水、沙、城”资源禀赋,我市成为西北地区研学旅游的热门目的地。“站在沙丘上远眺落日,我终于体会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意境了。”来自河南的小学生王梓一说。
立足资源特色,我市充分发挥区域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打出“活动+服务”文旅组合拳。今年以来,通过举办乌海冬季那达慕文体旅游系列活动和首届观鸟嘉年华、“沙漠看海·中国乌海”2025环乌海湖全民欢乐跑户外嘉年华活动、《跟着课本去旅行》新闻发布会、北疆文化神州行(北京)文旅招商推介会等活动,持续增强“沙漠看海·中国乌海”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从体育赛事到文化展演、从生态观光到深度体验,这座沙水相拥的城市正依托独特的风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日趋完善的服务体系,让八方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