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东景分中心
本报记者 刘春霞 文/图
在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中控室展台上,一块黝黑的煤炭正经历一场蜕变:经过现代化工艺流程,它先化作晶莹剔透的BDO液体,继而“变身”为柔韧的氨纶面料。这条从“黑”到“白”的样品链,恰是BDO产业以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的生动注脚。
“依托乌海煤化工和乙炔化工产业集群优势,我们构建起‘煤—电—石灰石—电石—BDO—生物降解塑料—生物降解聚酯产品’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由料变材、由材成器’的循环产业模式。”内蒙古东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东景生物研发中心负责人刘兴旺说。而支撑这条产业链持续升级的,正是内蒙古自治区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技术突破。
近期,在市科技局系统谋划与强力推动下,创新中心沿着“主中心统筹需求,分中心研发突破”的发展路径,多个重点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区域BDO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布局,多项目并行突破核心技术
创新中心以实体化运行机制为依托,由狮城国投集团牵头,联合我市5家骨干BDO企业组建分中心,精准聚焦产业痛点,在关键领域展开多点研发攻坚,承担1项自治区级科技计划项目和6项地市级项目。
国产催化剂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广锦分中心的“BDO国产催化剂的开发与利用”项目,作为“揭榜挂帅”重点任务,初测产品性能已达进口催化剂的50%,转化率还在持续提升。这一突破,让打破关键材料进口依赖的目标更近一步。
三项成果冲刺验收转化。东景分中心的“BDO下游可降解材料开发”“BDO原料提纯装置研发”项目,与华恒分中心的“BDO有机废液处理工艺开发”项目,均已完成研究任务。目前正整理数据、准备验收材料,即将迈入成果转化应用阶段。
绿色循环项目加速推进。广锦分中心另一重点项目“电石炉气制氢”进展顺利,正在进行整体规划与核心工艺环节的设备选型,并同步攻坚副产物处理难题及二氧化碳回收方案研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截至目前,各分中心已累计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4项、其他专利47项,并成功研发新技术1项、发明新工艺5项,创新产出量质齐升。
筑强平台,产学研融合释放创新合力
创新中心着力构建高能级服务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为产业升级提供全方位支撑。
在市科技局协调下,多部门协同推进平台建设。BDO产业产品数字交易平台运行成效显著,成交量达1.43万吨,交易金额突破1.16亿元,有力提升区域BDO产品定价话语权。BDO产业标准研究中心出台《乌海市可降解材料产业发明专利奖励办法》,激发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积极性。BDO产业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成实验室资源整合优化,初步建成符合产业需求的标准化质检平台。
创新中心积极链接顶尖科研力量,与蹇锡高院士、内蒙古三维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三方合作协议,将BDO改性合成橡胶研究作为科研攻关方向。成功引进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季君晖团队,推动“全自然域生物可降解材料(PDA)乌海中试基地项目”在乌海开工建设。内蒙古君正化工联合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22家单位打造的自治区煤焦化工重点产业链创新联合体,其研发中心建成投用,并积极筹备升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持续推进与天津大学等高校的合作,围绕BDO副产品正丁醇延链生产高附加值正丁胺的小试实验已获成功,经济适用性报告提交企业评估,为产业链延伸提供新路径。
机制创新,实体化运行激活内生动力
市科技局强化顶层设计,推动创新中心高效运转,让机制活力转化为创新动力。
今年5月22日,5家企业分中心正式挂牌,将研发现场设在生产一线,配套科研服务,打通从需求提出到技术投产的全流程资源整合通道,研发效能显著提升。
主中心狮城国投集团系统构建涵盖8个方面的13项运行管理制度,为分中心提供资金与科研团队支持;组建40余人的高层次专家库,通过顾问指导、项目合作等方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分解攻关任务。
截至目前,各级政府累计投入资金1880万元,企业投入运营及科研经费570万元;联合市工信局、市场监管局等共建服务平台,专项资金已用于支持产品交易平台与质检中心建设。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优化创新中心机制,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与高端人才引进,加速成果转化,提升创新中心在区域乃至全国的竞争力,助力内蒙古BDO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