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村:新村新貌焕生机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7-30 10:32:24

“初心田园”

火龙果温室大棚

■走乡村 看振兴

本报记者 刘春霞 文/图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锚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防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任务,指明以特色产业激活县域经济、以多元路径拓宽农民“钱袋子”的实践方向。

本版推出“走乡村 看振兴”系列报道,聚焦产业兴旺的活力图景、生态宜居的乡土变迁、治理有效的基层探索,以脚力丈量土地,以笔端讲述故事,在田垄间、村巷里,解码乡村振兴的时代密码。

仲夏七月,骄阳似火。记者走进海勃湾区千里山镇新丰村,一条整洁宽阔的新丰大路映入眼帘。道路两旁,高大的柳树枝繁叶茂,如同撑开的绿色巨伞,为路面洒下清凉,修剪整齐的灌木簇拥着笔直的树干,东侧古朴的凉亭与弧形长廊相映成趣,高低错落间,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新丰村,这个东邻乌海机场,西接包兰铁路与110国道,住着473户1105人的村庄,正悄然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

这份蜕变,从“住的舒心”开始。2015年,新丰村完成整村集体搬迁,家家户户告别旧居,住上了规划合理的新房。客厅、卧室、厨房、餐厅功能分明,天然气、暖气、给排水系统一应俱全。同步实施的集中养殖区,彻底改变了以往人畜混居的状况,实现了人畜分离、集中管理,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更让村民暖心的是配套设施的完善:文化广场、幼儿园、卫生室、便民连锁超市、智能快递柜等就在家门口……教育、医疗、养老、购物,以前要跑老远办的事,如今片刻就到,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您瞧这火龙果,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挂果了!”温室大棚里,村民乔风林正细心为火龙果藤蔓剪枝。他照料的这2亩火龙果,是村集体2024年9月引进的新项目。“农闲时就来这儿打工,一个月能多挣3000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乔风林说,“这看似简单的活儿,剪枝、捆绑都有讲究,得用心。”

旁边的玉米地里,沉甸甸的玉米穗饱满紧实,丰收在望。“这一亩地,预计能收500多公斤。”村集体经济负责人徐志良指着饱满的玉米粒,眼里满是期待。

近年来,新丰村依托自身资源,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实施了“初心田园”、民宿农家乐、废旧汽车拆解处理基地等7个项目,带动了7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2018年,我们村集体经济还处于‘清零’状态,到2024年,收入已经突破22万元了。”村党支部书记杜丽君说,“我们村能有今天的变化,关键在党建引领。”

新丰村创新打造“三服务、三带动”特色党建品牌,通过“党支部点对点服务党员、党员点对线服务群众、群众线对面带动群众”的模式,让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强“主心骨”。

“党员干部常来家里坐坐,问我们有啥难处。”村民王大爷深有感触,“上次我家下水管堵了,跟党员志愿服务队一说,当天就来人修好了。”这支由党员组成的服务队,推行“群众点单、志愿服务送单、群众评单”模式,让服务真正暖到村民心坎上。

新丰村始终坚持“群众有所呼,干部有所应”,2024年通过立体化收集渠道、精准化服务对接、常态化议事和“吹哨答卷”等机制,着力疏通服务群众的堵点,累计协调解决垃圾清运、下水管网破裂、路灯井盖破损、管道堵塞等民生问题10余个,不断提升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文明乡风,是最动人的风景。提起村民王忠治,大家都会由衷称赞:“忠治是个热心人!”去年雨季前,他敏锐发现并修补了主干渠的关键隐患,保障了农田灌溉无忧。他常说:“村里的事、邻居的事,看到了、知道了,能帮就帮一把,都是顺手的事。”村里多年来持续开展“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美丽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群众推选+事迹展播+积分奖励”三维评选,树立榜样,带动全村形成了“比孝善、赛家风”的新风尚。近日,借着乌兰牧骑演出的契机,村里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宣传,发放村规民约宣传单,引导村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田。

傍晚时分,新村新貌在欢声笑语中更显生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童心童画”公益小课堂上,孩子们用黏土专注地制作着小动物;漆扇制作、蛋壳画摊位前,几位村民饶有兴致地动手尝试,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不远处的小广场上,村民乔风香舒展着身姿领舞,20多名村民紧随其后,踏着欢快的节奏起舞,阵阵笑声洒满了绿树掩映的街巷。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