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蔺丽华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今年以来,乌达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在“引”上做文章、在“育”上下功夫、在“留”上优服务,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推动乌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创新机制 奏响人才工作“协奏曲”
乌达区强化党管人才,建立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责任清单及协同机制,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等5次,审议印发年度人才工作要点,部署18项重点任务。创新构建“1+N”政策体系,细分人才为8大类别,制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人才引进规范、党政人才回引系列文件,推出全周期服务保障,打出政策“组合拳”,构建起人才工作大格局,以制度优势凝聚人才工作合力,让人才引育留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精准引才 吹响广纳贤才“集结号”
乌达区创新“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企业联动”引才模式,组建专项调研组,开展2轮产业人才需求摸排,归集400余个岗位需求,靶向制定引才路线图,力求突破地域限制,广纳八方贤才,扩充人才队伍规模。通过组团引才、“双招双引”、校园招聘等多元渠道,截至目前,累计引进教育、医疗卫生人才11名,招录机关事业单位人员99名;举办5场大型招聘会,发布6250个岗位,线上浏览量达7.3万人次,线下达成就业意向291人;赴高校举办招才引智专场活动,签订2个实用型人才工作站,达成初步就业意向730余人次。
赋能留才 打造近悦远来“生态圈”
乌达区坚持实践锻炼与产教融合双轮驱动,深化校企合作,建成自治区级产教融合试点5家,完成技能培训鉴定200余人次。深化跨区域教育协作,选派干部教师跟岗学习交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优质医疗资源合作,选派专家下沉服务,创新医教融合机制。开展特色人才活动,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进“人才社区”建设,配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90余套,解决人才安居问题。将公共就业服务纳入人才保障,开发公益性岗位208个,发放岗位补贴、稳岗返还资金、见习补贴等294.89万元,提供创业培训指导,全方位优化人才服务,营造良好人才生态,让人才安心扎根、舒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