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A+ A-
内蒙古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7-29 09:08:12

娜仁其木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地方民族团结宣传月活动,历经发展,至新时代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而深入地推进。这一工作持续获得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已然成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意义重大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重要形式,是凝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关键举措,是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的有效途径。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涉及面广、群众性强,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2010年,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明确了开展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工作机制。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继承和发扬了不同时期的好经验好方法,充分吸收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探索形成的新经验新成果,积极回应了各族群众关注的热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创建工作全过程,加强了创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在2021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对创建工作提出了从内涵、形式、方法等多维度全面提升的更高要求。2023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提出要“巩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我区开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依据。在2024年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各民族血脉相融、信念相同、文化相通、经济相依、情感相亲等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进一步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经过长期探索,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深化,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增进了各族群众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彼此的交往交流交融,助推各族群众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内容上更加凸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主题,在方式上更加彰显人文关怀、实体呈现、大众普及,在主要对象上更加突出分众化和精准性,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更高标准、更高质量迈进。

构建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增强创建工作感染力。民族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工作,民族工作做得好不好、宣传教育成效如何,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形象。一直以来,内蒙古聚力打造“一周两月”宣传品牌活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深入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及28条措施,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阐明党中央对内蒙古关怀引领的“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

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增强创建工作凝聚力。民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方方面面都有民族工作。内蒙古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八进”活动,多点发力、多措并举,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走向纵深。各地区各部门结合职能职责,积极创新方式和载体,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扩容提质增效工程,成立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深入宣传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法律法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抓在日常、融入各族群众生产生活,使各族群众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更加饱满。

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要着力从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扩大范围、拓展领域等方面持续发力,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创建工作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大团结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进程,必然是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必然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交往交流交融,是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有序推动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为引领,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各族群众跨地区双向就业创业;推进“三项计划”提档升级增效,丰富内容、完善制度,搭建更多载体和平台。

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提升创建工作广度。边疆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展示国家实力和形象的窗口,是确保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持续深化,为边疆治理提供借鉴;注重强化战略、政策、机制等协同,加强在组织管理、政策规划、深化改革等方面的统筹力度;积极发挥“五个共同”长廊建设在边疆治理中的作用,稳步推进新时代稳边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境稳、边防固。

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提升创建工作厚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事业建设,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各族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升创建工作深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能否全面贯彻到位,关键看和具体工作结合得紧不紧、融入得深不深。《内蒙古自治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促进条例》将全面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这一重大目标任务写入其中,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内蒙古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全国各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路径、积累经验。要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行动相结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配合的局面,积极组织调度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充分体现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确保创建过程群众参与、创建成效群众评判、创建成果群众共享。

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所在,是实现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所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全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转载自《内蒙古日报》)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