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书我抒
张文杰
书法之美,始于技巧,精于领悟。现为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会员的李继红,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精进书写技能,在思考对书法的认识中,收获了丰盈的书法感悟。
初学隶书时,李继红就非常清楚基础的重要性,于是她将精力专注于起笔、行笔与收笔的精准把控。她说:“隶书的起笔要藏锋蓄势,行笔要稳劲均匀,收笔的顿挫提按更得恰到好处,尤其是捺画的‘蚕头燕尾’,既要舒展又要沉稳。”在多年的书法学习中,李继红对技巧的探索从未停歇,她说:“书法学习必须要有老师的指导,刚开始练习我始终不得其法,后来,在李玉芳老师的指导下,从隶书入门,逐渐理清了中国书体的演变脉络,明白了每种书体背后承载的文化底蕴。”
为了深入钻研书法的字形结构与线条运用,李继红深入研读了《说文解字》《说文部首》等书籍。她感慨道:“练习书法后,我才发现书法不只是写字那么简单,光是字形结构与线条运用就有学不完的门道,而《说文解字》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文字源头的大门,让我更懂字形构造的规律。”在字形结构钻研上,李继红学会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我常把碑帖上的字拆解成一个个部件,结合《说文部首》里的解析,分析笔画的长短粗细、穿插避让,再一笔一画地模仿,直到每个字都匀称和谐。”
李继红说:“技巧不熟、理解不深的时候确实着急,但要找对改变的方法,才能慢慢找到感觉,通过多读帖、多观摩、多请教、多钻研来突破困境。”在不断地摸索中,她总结出:一是精研碑帖,盯着范字逐个拆解,结合典籍中的解读,勾勒轮廓标注笔画走向,再对照仿写;二是勤问善思,不懂就追着老师问,从执笔角度到运笔速度,从墨色浓淡到纸张选择,不放过任何细节;三是持续练习,为了学好书法,每周的集中课程、每月的大课以及晚间的自主练习,李继红一次都没耽误过。手指因长期握笔而生出薄茧,手腕酸麻时就揉一揉继续写,正是这样的坚持让技巧在潜移默化中精进。
李继红认为,书法技巧的真谛更在于“心手合一”。当手指能精准传达心意,笔锋能随感觉游走,技巧便不再是刻板的规矩,而成为表达情感的工具。她说:“在起笔时感知笔锋的角度,行笔中把握力度的变化,收笔时体会节奏的韵律,这就是技巧赋予笔墨的生命力。”
在笔墨间流淌与典籍相伴的日夜,李继红的书法日渐精进,更让她懂得:技巧的打磨从来不是枯燥的重复,而是带着思考的前进,是用耐心与专注浇灌出的艺术之花。正如李继红说的:“急于求成只会停滞不前,书法和做人一样,得一步一个脚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