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服务智能化让“办事难”变轻松办 ——“2025年乌海市民生实事看进展”系列报道之六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7-18 09:47:37

本报记者 白昊庭

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块科技感十足的数字大屏实时跳动着各类数据,这不仅是“智慧政务”建设的核心窗口,更是连接政府与市民的“数字桥梁”。近年来,我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通过打造“民生直通窗”“智领政务镜”两大平台、升级企业服务专区、引入智能设备等举措,构建起全方位、高效率的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和企业切实感受到办事的便捷。

工作人员王梦娟介绍,大屏通过分析数据精准调控窗口资源,将群众平均等待时长从25分钟压缩至13分钟;右侧的“好差评”数据则实时收集市民反馈,推动服务持续优化。这种双向发力的模式,既让群众“少排队、快办事”,又为政府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企业服务专区,“肩并肩”陪伴式服务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这里将传统面对面审批升级为更贴心的陪伴式服务,既保障企业涉密材料安全,又能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市民陈泽岳深有感触:“提交涉密材料时特别放心,办事效率高,心里踏实。”截至6月底,今年专区已办理5626件涉企事项,助力237个项目落地,发放484件惠企大礼包。市代办帮办服务中心副主任程戈表示,专区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务,关键环节还开通“绿色通道”,推行并联审批,让企业发展少走弯路。

如今,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让政务服务“不打烊”。24小时自助终端、“无人律所”、智能政务机器人“小苏警官”等设备整合超1400项服务,支持42项“一件事”办理和1项高频事项视频导办。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和加强公共数据共享,是我市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目前全市已上线“一件事”50个,办理各类“一件事”8.4万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汇聚全市49家单位,为精准服务和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从“少排队”到“贴心办”,从“数据跑”到“高效办成一件事”,我市政务服务以科技赋能和服务创新,不断提升群众与企业的获得感,正书写着智慧政务的乌海答卷。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