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贴反诈车贴
讲解反诈知识
■法治乌海
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6月16日至7月16日,市公安局积极响应中宣部、公安部联合启动的“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部署要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反诈宣传月活动,切实提高群众防骗识骗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市公安局:“反诈日报”天天有 反诈“五进”覆盖广
“危险伪装,并非玩笑。”“你来‘保证金’,谁来‘保证你’?”……如今,乌海市民的手机上每天都会收到一条“反诈日报”——醒目的标语搭配警示案例,让人一目了然。
去年6月,乌海“反诈日报”正式上线,这是市公安局精心打造的一款以电子海报形式呈现反诈知识的宣传产品。“反诈日报”聚焦“刷单”、虚假投资理财、网络交友等常见诈骗类型,采用醒目的色彩、新颖的排版和简洁的文字,达到以案示警的作用。
目前,“反诈日报”已累计发布396期,日均转发量从最初的50次跃升至5000余次。与此同时,市公安局还依托“反诈卫士”微信号,入驻全市1000多个小区微信群,实现居民小区全覆盖。
“在线上,我们除了每日推送‘反诈日报’、通过‘反诈卫士’微信号发送反诈提示外,还定期推出趣味反诈短视频和图文作品。近1个月以来,我们开展了6期线上反诈知识答题活动,题目内容涵盖诈骗类型识别、防范技巧等,我们还为参与者准备了精美礼品,以此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孔繁盛说。
在线下,市公安局和三区分局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五进”活动,围绕本地区、各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诈宣传,强化对商户、财会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的精准宣传,确保宣传内容通俗易懂、贴合实际。
“千万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
“陌生人要你转账,就是设置圈套实施诈骗。”
……
近1个月以来,市公安局侦查中心民警深入我市各企业、学校、银行,举办了30余场反诈讲堂,覆盖受众9000人次。民警结合辖区发生的典型诈骗案例,讲解常见诈骗手段、翻新诈骗手段和防范技巧。同时,制作各类反诈宣传品发放给群众,引导大家积极提问互动,确保达到效果。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发力。近年来,我市公安机关通过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反诈合力。在线下,我们联合各相关部门单位,广泛开展反诈讲堂、反诈知识问答、反诈互动游戏等活动。近1个月以来,市公安局共张贴反诈宣传海报1.8万份,通过线上、线下反诈宣传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全方位、广覆盖的反诈宣防体系。”孔繁盛说。
海勃湾区:“反诈喇叭”勤提醒 全民参与同发力
“一男子网络约见美女被骗6万元”“本小区一居民因网络刷单被骗15万元”……在海勃湾区,很多居民在家门口看到了以真实案例为内容的醒目反诈提示,居民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宣传方式既走心又上头。
“邻居们看到这些反诈提示都会讨论一番,这些都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儿,大伙儿看到后都会提起重视。”海勃湾区居民刘长顺说。
近日,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创新“声”入社区反诈宣传模式,在辖区“一键报警柱”旁、小区出入口道闸和快递取件区等居民高频活动区域设置“反诈喇叭”,在人流量高峰期滚动播放反诈提示音频,确保反诈提醒融入居民日常生活。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市公安局海勃湾分局民警、辅警常态化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公园、普法早市和各中小学校、幼儿园开展反诈宣传讲座,并与寄递行业、网约车公司、金融机构等联合作战,构建全民反诈新格局。
“我们着力打造‘有声+有形’的反诈宣传矩阵,提升居民防骗‘免疫力’。大家切记,只要涉及银行卡、验证码、资金往来的,务必当面核实对方身份及事情真伪;如接到公安机关的预警劝阻电话,请积极配合,及时止损。一旦发现被骗,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王智说。
乌达区:“反诈车队”氛围浓 反诈劝阻快一步
7月3日,70辆私家车在乌达区人民广场集结,加入由市公安局乌达分局组建的“流动反诈车队”。
当日,志愿者们收到了民警精心制作的反诈车贴和反诈志愿者证书。领取反诈车贴后,志愿者们纷纷将它们张贴在自家汽车上,让更多人看到反诈知识。
“6月中旬,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广泛招募反诈志愿者,成立‘流动反诈车队’,最终成功召集70名热心市民加入。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不仅壮大了反诈宣传队伍,还让自己的爱车变为一块块流动反诈警示牌,推动反诈知识‘随车可见、深入人心’。”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巴音赛派出所所长任伟说。
电信网络诈骗具有低成本高回报、跨国跨境、涉案人员复杂等特点,对于此类违法犯罪行为,事后打击不如前期预防。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坚持防范宣传、预警劝阻和研判打击相结合,全力守护群众“钱袋子”。
7月5日,乌达区某银行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发现客户王某执意要向一陌生账户转账7000余元,且神色慌张。询问其转账用途时,王某含糊回答“对公账户还信用卡”,但无法提供对方的详细信息。银行柜员想到辖区派出所近期开展的反诈培训,立即拨通了报警电话。
3分钟后,市公安局乌达分局新达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一阵耐心沟通后,王某终于透露自己名下办理了多张信用卡用于治疗疾病。前几天,他接到一通电话,称若用信用卡向对公账户转账,就可减免部分费用,王某遂到银行转账。民警立即向王某展示同类反诈案例视频,他这才意识到被骗,放弃了转账。
“我们与各银行建立了警银反诈协作机制,银行工作人员在发现异常情况时,会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主动上报可疑线索,警方则依托相关工作机制快速核实,采取有效劝阻止付措施,形成‘预警—处置—宣防’闭环。”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刑侦大队教导员任浩瑄说。
海南区:“反诈快递”筑防线 流动宣传守平安
近日,在海南区的大街小巷,166组快递柜成为反诈宣传的前沿阵地——
市公安局海南分局巧妙利用快递柜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在快递柜电子屏上滚动播放精心制作的反诈短视频,生动还原网络刷单、冒充客服等常见诈骗套路,并在快递柜上张贴色彩醒目的反诈海报,取快递的群众只需驻足片刻,就能轻松掌握反诈知识。
“用快递柜播放反诈短视频挺新颖的,大家在取快递的间隙都会停下来看一看,这些反诈知识对我们很有帮助。”海南区居民王润茹说。
在海南区,反诈知识不仅融入快递、外卖等行业,也嵌入城市的烟火气中。
市公安局海南分局西卓子山派出所对辖区夜市进行摸排了解,选定小摊车、餐桌等作为反诈宣传的“黄金点位”。
“烤鱿鱼,滋滋响,网络交友别上当”“手抓饼,层层香,杀猪盘要提防”……民警将反诈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用音响循环播放;夜市餐桌上张贴的反诈小贴士、“收款码”旁的警示贴纸,让群众在用餐时获得“安全提醒”;民警依托夜市人流量大、群众停留时间长的特点,穿梭在人群中讲解真实诈骗案例,为群众答疑解惑。
“有了这些反诈小贴士后,很多顾客都会停下来念上几遍,这样的宣传既不影响生意,又能让顾客提高警惕,真是一举两得!”一位摊主说。
“商超、餐饮、快递、外卖等行业用户覆盖面广,给商品穿上‘防诈宣传马甲’,可以让群众在购买商品时看到反诈提示,也能更好地将反诈宣传覆盖到老年人和在家待业人员,形成时时提醒、处处提防的反诈氛围。”市公安局海南分局情指中心主任安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