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溯源!海南区农产品“持证”热销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7-16 09:52:38

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工作人员检查农牧产品。

■记者走基层

本报记者 王超 文/图

7月13日清晨,在海南区亚葳高效农业示范园的蔬菜大棚里,工作人员王素芳摘下了几个准备上市的金妃小番茄,熟练地进行农残检测——切碎、加提取液、摇匀、静置、滴液,短短几分钟后,检测结果出炉:“吡虫啉农药检测合格!”

“检测合格,标志着这批番茄可以放心上市了!”王素芳仔细记录着检测数据,随后将信息录入系统,打印出一张带有二维码的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小心翼翼地贴在包装箱上。

记者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屏幕上立即显示出这批番茄的详细信息:品种名称、产地、检测合格、种植户联系方式等一应俱全。“现在每天出货前做检测、贴合格证已经成为固定流程。”王素芳告诉记者,“有了这个‘身份证’,消费者买得放心,我们的产品也更好卖了,带着合格证的番茄相比普通番茄销量增长15%。”

作为全市唯一的自治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海南区创新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通过数字赋能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体系。目前,海南区已经建立起了三级监管体系,实现了涉农镇100%网格化管理,配备专业监管人员,仅今年上半年就开展隐患排查24次、巡查30余次。同时,全区已有62家农牧产品生产主体常态化实施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占全部农牧产品生产主体的60%,累计开具承诺达标合格证2042张,附证农产品17575吨。

今年,为了让检测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创新推行“服务前移”模式,在拉僧庙镇和乌海市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了2个承诺达标合格证服务站(试)点,配备了专业设备和试剂。

“以前是我们催着企业和农户检测,现在大家都主动要求检测,新配备的快检试剂和检测设备成了香饽饽。”拉僧庙镇服务站工作人员温馨告诉记者,服务站运行以来,月均检测样本数十份,帮助周边农户节省检测成本近千元。

同样,在乌海市保元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鸡蛋分拣车间,机器运转声不绝于耳,工作人员李丽正忙着给每一批鸡蛋贴上合格证。“虽然增加了贴标环节,但产品更受市场欢迎了。”李丽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天要打印10多张合格证,消费者扫码查看检测报告后,产品复购率提升了15%,订单量增长了近8%。”

市场是最灵敏的检验场。在海南区黄河农贸市场,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带着“身份证”的农产品格外受青睐,不少摊主都把合格证贴在显眼位置,成为招揽顾客的“金字招牌”。“现在顾客买菜都先找二维码,有合格证就代表是优质的本地货,销量能多三成,价格也能卖得上去。”经营蔬菜摊位的李女士说。

“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抓手,也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举措。”海南区农牧水务局副局长乔东丽表示,“自试点建设以来,通过示范带动,越来越多的生产主体已从‘要我开证’转变为‘我要开证’。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落细落实制度,让更多农产品‘持证上岗’,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

【记者手记】

海南区通过数字赋能农产品质量监管,既纾解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又帮助农户提升了产品竞争力,实现了安全与效益的双赢。这种“以证促管、以证促优”的创新实践,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提供了有益样本。随着制度的深入推进,这张小小的合格证正在成为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信任纽带,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