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故事
赵霞
那年,我鼓足勇气,决定带刘勇回家见家长,一路上心中还是“七上八下”,也不知这关乎我俩命运的第一次会见,能否成功?
我妈曾给我定过“硬指标”,“身高没有一米七五,别想当我的女婿!”而刘勇呢,人品、才华样样出众,就是他那一米六五的个头恐怕很难过我妈那道关。
进家后,妈一见到他,果然就睁大了两只眼睛惊讶了十几秒,继而又盯着高高的天花板,看也不看我们一眼。
我心里很难过,但依然强装笑脸,轻声地说:“妈,这是我的朋友刘勇,我们来看您。”说罢,我扯了扯刘勇的衣角。勇忙递上礼品,躬身说:“伯母,您好!听说您爱吃荔枝,我特意托人到产地带了一些,请您尝个鲜。”
妈把脸转向一边,板着面孔说:“我又没患绝症,用得着你们又是送水果又是看望?我爱吃荔枝,难道自己不会去买?你们走吧!我这个人脾气不太好,别再找没趣!”
勇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煞白,他眉头一皱,放下荔枝,转身就迈出了房门。
我紧跟着追了出去,叫道:“刘勇,刘勇!”可是,他头也不回地走了。
回到屋里,我流着泪埋怨道:“妈,您那些话也太伤人家的心了!”
妈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开导我说:“赵霞,你太让妈失望了,你身高一米七,怎么能和他那种二等残废谈朋友?就算你不嫌丢人现眼,我还替你难为情呢!”
“妈,您根本就不了解他,其实,他聪明能干,又有才华。”
“你什么也别说,说一千道一万,妈还不是为你好?小霞,听妈的话,高大威武的男子汉有的是,我花一样的女儿为什么偏要当作处理品呢?”
我知道妈的脾气,和她硬碰没用。我爸去世早,妈把我当作心头肉,事事要经她同意才成,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得另想办法。
第二天,我见到刘勇。两人对坐,一言不发。他使劲揪了一根小草,放在嘴里咬着,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
“我们得想办法说服我妈,每个人都有弱点,我妈也不例外。”我附在他耳边,轻轻说出我的锦囊妙计。
“这计划能行吗?”
我信心百倍:“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转忧为喜:“我等待着你的好消息!”“OK!”我们快活地一击掌。
我妈是老教师,退休后,白天除了外出打打门球,在家里就爱看书报。凡是我从单位带回家的各种报刊,她都要认认真真地看一遍。
那天,我带回一大摞的报刊,随手放在桌边,吃饭前后,我随便翻翻。妈见了,戴上老花镜,也坐下看。见她看得津津有味,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待妈看完了一摞,我又换回一摞。一连几个月,我从不间断。
妈看报刊极为认真,有时还自个儿笑起来。我趁机问她笑啥?于是,她马上津津有味地给我讲述逗她发笑的文章和故事。有时,讲完了原文,还要加上她“编者按”式的评论。我呢,其实早就看过那些文章,却故意装着听得入神,不时插问几句,这使妈讲得更加绘声绘色。我表面上洗耳恭听,心中却得意极了:不怕老娘您聪明过人,您总算慢慢靠近“鱼饵”了。
一天,妈放下手中的报纸,感慨地说:“小霞,你留意了没有,有个笔名叫‘衣名’的作者特别能写,你带回来的这些报刊,几乎都有他的文章,长的上万字,短的几百字,无论长短,都写得精彩幽默,而且有新意。”
好!妈开始“咬钩”了。我故意装着不屑一顾:“您是说那个叫‘衣名’的人?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玩玩文字游戏吗?”
“你可别小看这文字游戏,妈是学中文的,深知其中艰辛,说说自然容易,若要写出锦绣文章,必须坐十年冷板凳,非下苦功夫不可,不是一年半载练得出来的。这个‘衣名’文字功底扎实,绝非等闲之辈!”
“能写出一手好文章又怎么样?文人再能写,还是和‘穷’字连在一起,您没听说吗,穷文人,文人穷?”
“文人穷是不假,杜甫的儿子被饿死,曹雪芹没钱买酒喝,当今文人也没多少个千万富翁。可是,能写出好文章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当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我要是能摊上这么个能写的女婿呀,那可是三生有幸哟!”
“您想让‘衣名’做女婿?”
“我哪有那么好的命?也许他已有了妻儿。”
“我认得他,他是本市人,尚未婚娶。不过,这人其貌一般、个头平平。”
“傻妞!你要是有本事找他做我的女婿,个头不达标咱也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