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验京剧。
■文明实践推荐官
本报记者 段维娜 文/图
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墨香梨园社区,一场场别开生面的京剧活动正火热开展。“京韵北疆传承国粹”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的推进,让京剧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新活力,成为连接各族居民、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纽带。
“开展这一项目,旨在传承京剧国粹,弘扬北疆文化,激发各族居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墨香梨园社区党委书记韩肖莹介绍,通过京剧展演、知识讲堂、兴趣班、文化体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居民深入了解京剧,提升艺术认知与欣赏水平,促进京剧文化在社区传承发展。
项目组建了专业指导团队,由社区京剧社演员、票友、戏曲院校教师等构成,负责教学、表演和讲解,同时计划引进专业人才提升演员技能。社区三楼打造了京剧赏练活动场所,配备音响、灯光、空调、桌椅等设施,既为演员提供舒适排练空间,也成为居民休闲好去处。
活动安排丰富多元:每月1期京剧讲堂普及文化知识;长期开设免费兴趣班;定期组织票友交流切磋;每月开展“京剧演唱会”;不定期进校园、小区、商圈送演出。
7月10日的京剧主题活动,生动展现了项目成效。京胡悠扬,脸谱璀璨,墨香梨园社区携手京剧社开展以“体验、传承、创新”为核心的活动,让京剧艺术在欢声笑语中焕发活力。
活动伊始,《红梅赞》《娄山关》等经典唱段展演点燃现场。演员们字正腔圆的唱腔、行云流水的动作,尽显京剧“唱念做打”的魅力。台下的孩子跟着节奏拍手,大人在旋律中回味童年,掌声喝彩此起彼伏。
乐理知识讲解环节,戏曲老师用通俗语言揭秘京剧音乐。从“西皮”“二黄”曲调特点,到“板眼”节奏、“锣鼓经”变化,结合音频与乐器演示,让参与者直观感受独特结构。孩子们好奇地触摸京胡,在弓法演示中体会旋律里的喜怒哀乐。
“儿童京剧服饰体验”最让孩子兴奋。绣着龙凤、缀着珠花的戏服一亮相,孩子们便围拢过来。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穿上戏服模仿“亮相”姿势,挺胸抬头、单手按腰,认真模样惹人怜爱。穿戏服的孩子学走台步转圈,裙摆飞扬间似成戏中角色。“今天观看了精彩表演,还体验了青衣角色,让我更深刻了解京剧这门优秀传统文化。”学生高丹妮说。
脸谱绘画环节,老师讲解红色表忠义、白色显奸诈、黑色寓刚直等构图知识。孩子们领取材料发挥想象,有的画“红脸关公”,有的添创意花纹,让传统脸谱添童趣。
活动落幕,大家满载而归:手捧自制脸谱,手机存着穿戏服的照片,耳畔萦绕着未唱熟的唱腔。“当孩子穿上戏服、我们跟着旋律开口唱时,传承就已开始。”家长张静的话道出心声,对国粹的热爱在这些瞬间悄然植根。
墨香梨园社区“京韵北疆传承国粹”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正以扎实行动和丰富活动,让京剧国粹在北疆大地传承发展,滋养各族居民文化生活,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社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