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
本报记者 鲍维
规范调整综合诊查,普通疾病或慢性病仅开处方药,收费不超过2元;胸部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平扫检查费用下调幅度达54%……自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启动以来,我市聚焦群众就医痛点,构建起“三维联动”改革体系,通过数字赋能、动态调价、分级管理,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有效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去年,市民高敏在海勃湾区中医医院检查时发现肺部有结节,大夫建议她每隔半年复查一次。今年7月,是她第三次复查。做完肺部CT检查后,她发现,现在不用到自助机上取胶片了,在手机上也能查看,且检查费用也从300元降至100多元。
此项变化,得益于我市将“医学影像云存储”“电子胶片”等数字化服务纳入医疗成本核算,并建立专项价格目录。改革后,全市医疗机构接入区域影像平台,胸部CT平扫价格下调幅度达54%,检查结果互认率从47%提升至91%。“胶片自主选择”制度的推行,实体胶片使用量下降67%,每年节省耗材支出超260万元。取消重复检查、推广数字影像,既为患者省了钱,又提高了我市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此外,我市还创新建立“价格项目立项指南+动态调整”双轨机制,让医疗价格更灵敏地反映成本、技术和需求。今年上半年,全市动态调整了9批次、798项医疗服务价格,同时停用了1218项过时或不合理的项目。其中,重点对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的服务“做加法”:如合理上调特级护理、复杂手术等项目价格;对设备依赖度高、费用占比大的检查检验项目坚决“挤水分”,如部分实验室诊断和影像类项目价格平均下调11.93%。“一加一减”之间,效果显著,全市住院次均费用从7339元降至6772元,降幅达7.7%。
“现在在基层医疗机构,普通疾病或慢性病仅开处方药收费就2块钱,而且有了智慧药房,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能开到以前必须去医院开的药品,真是又方便又实惠。”近日,在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买药的居民王艳感慨道。
除了挂号费降低,药品保障更加完善。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用药等领域的保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基础上,内蒙古自治区还增设民族药117种,中药饮片486种,中药配方颗粒434种,门诊特殊用药154种,进一步减轻了患者就医、用药负担。
我市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成效,正转化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下一步,市医疗保障局将持续以‘减负惠民、提质增效’为核心,推动更多国家惠民政策精准落地,不断优化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让群众进一步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市医疗保障局价采科科长贾丽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