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馆协同 聚力发展 共谱乌海档案事业现代化新篇章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7-09 12:53:33

近年来,我市档案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档案工作“三个走向”根本遵循,聚焦档案治理、档案资源、档案利用、档案安全“四个体系”建设,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推动全市档案工作迈上新台阶。

机制创新:构建高效治理新格局

坚持党管档案原则。档案机构改革后,实行局馆分设。2022年,我市制定《乌海市档案局、市档案史志馆协同工作暂行办法》,明确职责分工与协作流程,充分发挥党管档案体制优势和档案馆专业优势,实现同频共振、优势互补,构建起“一盘棋”工作新格局。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档案史志工作汇报,市档案局、市档案史志馆定期研究部署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工作。档案经费稳定纳入财政预算,近两年增设信息化专项经费,为保障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强化依法治档监督。我市档案部门切实履行依法治档主体责任,制定权责清单,编印《乌海市档案局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一单两库一细则”》,紧盯基层档案、土地确权档案、馆库安全等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联合市委机要保密局、市档案史志馆及专家开展行政执法检查7次,覆盖61家立档单位,反馈建议157条。建立监督台账,对落实不力单位下发工作提醒函5个,确保整改到位。创新“三合一”制度实施路径,对76家市直单位“点对点”指导,机关档案规范达标率提升至98%。

精准助力基层减负。针对基层“小马拉大车”困境,局馆合力出实招。通过调研、培训、建立示范点、现场学习会等方式,深入推进基层档案规范化治理。编制《乌海市基层档案工作指导手册》,制定指导目录7个,优化整合同类别、同形式工作内容。整合后,社区档案归档范围缩减57%;村级档案归档范围缩减46%,基层档案整理负担大幅减轻。

夯实根基:资源体系实现新突破

馆库建设迭代升级。市委高度重视档案馆库建设,大力推进市档案史志馆新馆项目。新馆于2022年8月开工建设,建筑面积达4915㎡,提前规划档案保管、信息传播、社会教育、文化交流、公共服务“五位一体”功能布局,配备12类专业功能用房,可满足未来30年发展需要。目前主体已完工,投入使用后,档案事业发展硬件基础将得到极大改善。

馆藏资源提质扩容。印发《关于调整乌海市档案史志馆档案接收范围的通知》,重点加强对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重点行业档案收集力度。“十四五”期间,市区两级档案部门接收档案逾23万卷(件),馆藏体系门类更齐全、种类更清晰。特别建立民生领域专题数据库7个,有力充实乌海记忆工程。面向社会征集珍贵档案资料524件(含书籍、照片、书画作品等),馆藏特色资源日益丰富。大力开展馆藏档案解密和开放审核,完成25万件档案审核,形成开放目录3.2万条。

数字赋能:服务效能取得新提升

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制定《乌海市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以国产化适配为方向,全力搭建档案信息化系统平台。目前,市档案史志馆纸质档案应数字化率已达85.4%。紧抓自治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积极争取专项奖补资金120万元,其中,乌达区档案史志馆利用奖补资金,档案数字化率由57.3%跃升至95.8%。

资政服务彰显价值。深度挖掘全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历史记录,精心编撰《历史上的今天》《山水园林之韵·乌海》《改革开放实录》等资政资料,用档案见证共同奋斗的辉煌历程。深化黄河流域城市档案馆战略合作,联合7省区44个协作城市编纂《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档案数据集萃》,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档案支撑。成功举办《乌海城市历史变化》《档案筑基 筑梦时代》《档案里的红色记忆 传承“三线精神”》等专题展览,生动展现档案文化的多元魅力。

(刘春霞 张玮)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