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参与”转向“共建共治” “邻铺长”巧织社区治理网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7-09 12:52:55

本报记者 刘春霞

在海南区一栋写字楼前,商户张师傅看着调整好的空调管道,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此前困扰他的空调滴水问题,在社区工作人员现场协调下得到了快速解决。张师傅说:“社区这一协调,可算解决了我这心头病!”这是海南区拉僧仲街道平安社区“商铺工作日”机制高效运转的一个缩影。其背后,是该社区精心构建的“邻铺长”制度。

立足辖区商业繁荣、商户密集的区域特色,平安社区持续激活“37℃平安家”服务品牌,将“睦邻文化”嵌入社会治理末梢,创新推行“邻铺长”制度,构建起“党建引领、邻铺长协同、商户共建”三级协同体系,实现社区治理与商户自治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推动社区治理向“服务型、参与型、温度型”立体化转型。

社区创新构建“网格化+邻铺长”双轮驱动模式,将辖区科学划分为33个微网格单元,每个单元精准覆盖30至50家商铺。由此,“网格党小组+18名网格长+33名邻铺长”的“铁三角”架构应运而生,织就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治理网络。截至目前,网格员与“邻铺长”累计走访商铺1120户,动态完善“一户一档”信息库,为精细治理打下坚实基础。网格党组织统筹领导、网格长专职服务、“邻铺长”自治联络的明确分工,更构建起“问题发现—分级处置—结果反馈”高效闭环,显著提升治理精准度。

“商铺工作日”机制则让服务直抵商户门前。通过“流动办公桌”上门服务、“敲门问需”精准对接,社区形成“需求征集—方案共商—资源整合”的治理闭环,商户角色从“旁观者”转变为“决策者”。依托“融议平安”协商议事平台,社区召开“邻铺长”议事会12次,汇集民情民意35条,协同“两代表一委员”、包联单位等多方力量推动问题解决端口前移。创新实施的“红黄蓝三事分流”工作法精准发力,已协调解决污水管网堵塞、路面塌陷等商户急难愁盼问题65件,推动12345投诉量同比下降35%。

为长效激活商户自治活力,社区推出“商户合伙人”共治模式。由社区党委牵头,集结在职党员、社会组织、职能部门等力量组成志愿服务队,聚焦隐患排查、矛盾调处等关键领域,累计开展专项治理20余次,消除风险隐患56处。同步实施的“服务积分兑换制”将商户参与议事、志愿服务量化为积分,志愿者可在每月“积分兑换日”换取生活用品,形成“服务—积分—激励”的良性循环,有效推动商户从“被动参与”转向“共建共治”。

“邻铺长”既是商户的“贴心人”,更是社区的“连心桥”。他们以“马上办”的速度传递温暖,用“合力办”的智慧凝聚共识。随着“共商共治共享”理念在街巷间扎根开花,“小事不出铺、难事不出网”正成为平安社区最踏实的承诺,邻铺长真正化身为商户身边可感可及的“幸福管家”。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