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在社区上书法课。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陈洋 文/图
近年来,乌达区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和浸润作用,紧紧围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旅游资源,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层文化热度持续升温,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添彩”。
筑牢惠民高地
强化公共服务
7月2日,在乌达区滨海街道滨海社区的书画室里,书法教师从最基础的书法入门开始,手把手教学员书写要点和间架结构,“横、竖、撇、捺、折、弯、钩”一笔一画地临摹。大家沉浸在书法世界里,感受书法国粹的精妙。
舞蹈室里,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舞蹈《黄河水从我家门前过》,并分解演示如何从单个动作到连贯舞蹈。针对掌握技巧有困难的学员,老师一对一讲解、点对点指导,让现场每一位学员真正领悟舞蹈的技巧。
“滨海社区组织书法课和养身操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可以让我们修身养性,大家心情好了,身体也好了。”居民闫玉娥说。
滨海社区党委书记苏莹说:“近年来,社区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同时不断加强阵地建设,吸引各类社团来这里开展活动,居民积极加入社团,壮大了社团队伍,增强了社区活力。”
深挖文化资源
激发产业活力
在乌达区苏海图街道黄白茨社区东三街坊,一面面生动的彩绘墙吸引居民驻足打卡。墙绘内容是征集辖区居民意见后进行绘制的,有“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的光辉岁月,热闹的娱乐场所——苏海图影院;也有描绘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画面,孩童在嬉戏、居民其乐融融参与社区活动等内容。“辖区彩绘了7面墙,这是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它不仅改善了老旧社区面貌,将历史事件转化为直观的视觉符号,还吸引了外界的关注,为平房区注入了新活力。”黄白茨社区党委书记李晔韬说。
走进乌达区文化馆,8幅墙绘格外引人注目,聚焦黄河文化、“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蒙古马精神、岩画艺术,以多元笔触勾勒北疆文化。
墙绘涉及黄河文化笔墨较多,从三楼绘制黄河源头一直贯通连接到一楼,其间点缀矿工的劳动场景、奔腾骏马和牧民生活剪影,还复刻桌子山岩画中的人面像、动物、狩猎、符号等内容。
“把文化墙作为宣传北疆文化的载体,可以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墙体绘画的宣传作用,助力北疆文化传承与传播,激发公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乌达区文化馆馆长曹丽说。
此外,乌达区还注重盘活文化遗产,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以“我家就在岸上住”和“风起黄河”为主题,累计创作了百余件黄河泥塑作品。其中,黄河泥塑《撸起袖子加油干》系列作品荣获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大赛”银奖。围绕“我们的节日”“北疆文化”等主题主线,乌达区还精心推出了“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泥塑艺术之十二生肖”非遗作品展播等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
乌达区委宣传部文化文艺科工作人员李穆冉表示:“文化是根,惠民是本。下一步,乌达区将紧紧围绕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重点发力,持续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艺精品,精心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优化基层文化阵地功能。我们要把更丰富、更优质的文化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文化生活的多彩与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