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故事
王志勇
三月的一个周末清晨,朋友相邀去远郊踏青赏景,顺便品尝农家美食。我欣然应允,带着六岁的外孙行知一同前往。这孩子自幼聪慧好学,对历史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汽车从机场路向北行进,道路两侧的防护林高低错落,修剪得整整齐齐,宛如一道绿色的屏障。司机老刘是个三国迷,一路上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语气中满是钦佩与自豪。行知坐在后排,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插嘴道:“其实这些故事是《三国演义》里的,在《三国志》里是没有的。”坐在副驾的冯宽老师是乌海著名的作家,听后一脸惊奇,转过头来仔细打量行知,眼神中满是赞许。坐在一旁的设计师小刘也忍不住夸赞道:“这孩子说得没错,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并没有像小说里那么神奇。”
冯宽老师本就对三国故事了如指掌,看了三遍《三国演义》,对书中描写的情节、人物以及三国争雄的历史如数家珍。听到行知这番见解,他不禁来了兴致,自言自语道:“我自认为对三国已经很熟悉了,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能有如此独特的观点。”他拧过头,目光炯炯地看着行知,问道:“你几岁了?”行知回答:“六岁。”冯老师微微一笑,又问:“看来你看过《三国演义》,那你能说说这部书主要表达了什么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把我们一车人都问蒙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行知却毫不慌张,微微皱眉,沉思片刻,然后抬起头,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其实主题就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一回答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冯老师更是瞪大了眼睛,赞不绝口:“这孩子真是不简单!”
冯老师显然还没过瘾,又问:“那吕布战三英是战的哪三个人?”行知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太简单了!吕布是董卓的部将,屡立战功,威震天下。在虎牢关之战中,吕布单挑各路诸侯,无人能敌。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见状,决定合力对抗吕布。三人轮番上阵,与吕布大战,最终吕布见三人武艺高强,不敢恋战,退回关内。不过,这都是《三国演义》的版本,有些情节是虚构的,‘桃园三结义’才是刘关张三人起家的真实故事。”行知的回答条理清晰、有理有据,让冯老师越发刮目相看。
冯老师见行知如此出色,开始提高难度:“请问刘备最能打的将领是谁?”行知扳起手指头,一字一顿地回答:“那还用说,肯定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回答完毕后,他又担心少了谁,仔细重复了一遍,确认无误后,肯定地说:“基本就他们几个。”冯老师继续追问:“他们都使用什么兵器?”行知如数家珍地回答:“这我都知道!关羽用的是青龙偃月刀,力大无穷、武艺超群,我也有一把,是妈妈从网上买的。张飞的拿手兵器是丈八蛇矛,在长坂坡之战中,张飞据水断桥,一声大喝吓退曹操追兵,展现了他惊人的胆气和威慑力。赵云的兵器是白龙枪,马超的兵器也是蛇矛,黄忠的兵器是大刀。”冯老师被行知的回答深深折服,忍不住夸赞道:“这孩子真是了不起!”
冯老师不甘心就此结束,又抛出一个难题:“那三国争霸天下,谁最能打?”行知陷入沉思,回答的语速明显放缓,像成人一般分析道:“不能说三国时期谁最能打,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三国时期名将众多,比如关羽,他武力极高,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事迹都体现了他的勇猛。颜良是袁绍麾下的名将,而关羽能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可见他的厉害。张飞勇猛过人,在长坂坡之战中,张飞一声吼吓退曹军,他在巴西之战中,大败曹军名将张郃,成功守住了刘备的后方。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体现了他的威猛。赵云武艺高强,在长坂坡之战中,他七进七出,保护刘备家人安全脱险。吕布是三国时期公认的武力最强的将领,他在虎牢关之战中,一人对抗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虽然最终战平,但也体现了他的武力之强。另外,马超、许褚、张辽、周瑜、典韦、陆逊、司马懿也都很厉害,但他们的结局大多数都很惨。我觉得还是赵云最厉害,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智勇双全,一生战功赫赫,却从未失手。”
行知的一番话让冯老师无言以对,他沉默片刻,然后由衷地夸赞道:“孩子,你这学习能力太强了!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行知如实回答:“主要是每天睡觉前让妈妈讲故事,比如奥特曼、《我的世界》、太空知识,自己也从手机上听故事。”我补充道:“这孩子有个习惯,每天睡觉前必须给他讲书、讲故事,家里到处都是他读过的书,包括动画、名著解读、各类读本绘本。”
是啊,知识是从点滴汇聚成海洋,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积累,行知不仅能准确说出太阳系行星的形态、与地球的距离以及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还能识别出奥特曼人物的特征和形态、人物关系,甚至能给小朋友讲解《我的世界》里的僵尸、僵王以及与人类挖矿发生的精彩故事。
学无止境,愿行知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用智慧和勇气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知识的海洋中稳健远航,驶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