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玩法 新体验 新感受 旅行方式 正在被“解锁”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5-19 08:43:31

本报记者 张靖爽

如今,人们的旅行方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转变,不再执着于“打卡地标、按图索骥”,而是更追求沉浸体验与真实的自我表达。有人选择一间藏在半山腰的民宿,只为清晨被鸟鸣唤醒;有人绕开热门路线钻进巷弄,只为一间咖啡店的“隐藏菜单”;有人深入一座城市,在行走中感受不经意的美好;有人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出发,在短暂的时间里,以高强度的节奏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甚至有人因为一句戳中内心的歌词便飞往千里之外一探究竟……这些看似“任性”的旅行方式,实则表达着新的旅行观念——“既要玩得开心,更要玩得像自己!”

新玩法:小城游、出境游、租车游样样都好玩

在国内,尽管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大城市持续领跑国内旅游目的地榜单,但小城热度也不可小觑。据飞猪发布的《2025年“五一”假期出游快报》显示,新疆北屯、西藏昌都、青海果洛、云南怒江、海南屯昌等地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去年平均增长超100%。

“与其在西湖边看人头,不如去普洱的茶山发呆。”家住海勃湾区满世水云轩小区的孟祥志道出了自己选择小众目的地的理由,“毕竟选择小众旅游地不仅可以避开人流,食宿方面还具备超高的性价比。”尚美数智《2025年“五一”全国小城旅行趋势洞察报告》指出,今年“五一”期间,小城预订200元以下的酒店成为主流,占比达到50%,而200元—300元和300元—500元的酒店预订占比分别达到24%和20%。

“花大城市平时住宿的价格,就可以在小城市住上更高级的酒店,性价比简直拉满。”同样倾向去小众目的地旅游的王倩告诉记者,当下,不仅小城游火热,随着签证便利化,以及出境航班价格的下行,出境游热度也在持续攀升。“我同事今年‘五一’小长假就提前请了几天假,飞往韩国开启了一场浪漫的济州岛之行。”王倩说。

张欣一家都是旅游达人,今年春节假期,他们就在众多旅游项目中选择了出境旅游。“现在咱们中国游客走哪都很方便,而且春节期间去不少国家,当地都会增加春节元素,营造春节氛围,以吸引中国游客,所以我们才选择了出境游。”她说,“我们当时选择的是旅行社的自由行套餐。准备各种资料,办理护照和签证,这些琐碎的出国手续都是在旅行社引导下完成的。出行方式、语言交流、住宿饮食等,这些都由领队和地接导游来安排,这让我和家人省心又省力。”

与此同时,“机票+落地自驾”模式正成为新型旅行的标配。“今年‘五一’假期我和爱人带着双方父母一起去了广西的崇左。在那里,我们住进了氛围感十足的民宿,看到了水势磅礴的大瀑布,还品尝了香气扑鼻的糯米饭,大人孩子都玩得很开心。”“五一”假期,吴志一家乘飞机到达广西后选择在当地租车自驾游。

“以往节假日,我们大多是跟团游。今年,我们考虑到父母年岁已高,而且租车价格十分合适,便选择了当地的租车服务。真的很方便,再也不用为换酒店倒腾行李而发愁了。”吴志说。

事实上,选择这种旅行方式的群体并不在少数。携程《“五一”假期旅行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国人均租车消费较去年同期增长24%,平均租车时长延长至4天,异地自驾订单占比高达85%,其中亲子订单占了35%,比例增长11%。在海外,租车市场同样热度攀升,灰豚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5月4日,某网络平台“冰岛自驾”“新西兰自驾”“美国自驾”话题热度分别达到了4112.5万、3003.3万和1664万。在这些话题下的笔记中,网友们不仅分享着自己的避坑攻略,也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旅行感悟:旅行是为了放松身心,只有真正地慢下来,才是真正在享受生活。

旅游达人刘璐就喜欢到了目的地后自己开车旅行,她认为旅行中不期而遇的惊喜,可能是转弯映入眼帘的美景,也可能是路边小摊的惊艳美味,抑或是在路上偶遇的他乡故知。这些是只有自由行才能带给她的、不可或缺的奇妙体验。

“租车出行真的很便捷,既可以为游客提供极大的自由,旅游者还可根据时间、兴趣和经济状况自由选择游览的景点、入住的酒店以及出行的日期。”刘璐介绍道。

新体验:远离人群去往开阔的地方

较长的空闲时间,令人们得以摆脱平日短距离、拥挤的驾驶体验,驱车前往更远、更广阔的目的地,于是乡村游便成了不少人的新选择。

“与景区不同,乡村旅游地更加广阔,人流量更少,且条件也相当不错,因此在节假日去乡村旅游成为当下不少人的新选择。”旅游达人赵欣荣告诉记者,乡村自驾游意味着可以“走走停停”,对沿途的风景进行自主探索和挖掘,这正好与当下年轻群体主动、深入的旅游喜好相契合。

与此同时,“老家游”也成为不少外出工作人群的旅游新趋势。

从武汉工作回来的史倩瑜说,返乡人群很多都习惯了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回到老家,就会选择家乡一些主流产品作为消费替代。比如商业街区、咖啡馆、头部景区等,各地品质感更高的消费场景会受到追捧,如果再叠加节庆相关的特色表演、活动,就能引起人们较大的反响。

今年春节假期,她便和一同在外工作的好友将家乡好好玩了一番。“也很不错啊,吃冰糕,逛公园,坐冰车,都是儿时的美好记忆,而且还避开了较大的人流,不管去哪都可以畅玩,既节省了时间还玩得舒心。”史倩瑜说。

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投身于野营、徒步、骑行、攀岩等户外项目,他们注重体验和感受,同时也喜欢休闲运动和挑战自我。这种集合式的旅游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市民追捧。

高强是一名户外旅行爱好者,闲时喜欢骑摩托车追逐路上的自由与风景。今年清明节假期,他背起行囊与两位志同道合的好友一起踏上“摩旅”之路。“我想用摩托车行驶的方式、手机拍摄的景象、内心真实的感触来讲述我的‘摩旅’故事。”在高强的日记里,这句话道出了他“千里走单骑”的愿望,那些没被后期修改的风景照片震撼而美丽,那些朴实平淡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旅游故事。高强说,这样的旅行,让他在“油腻中年”中找到了自信与突破。

同样是一名户外旅行爱好者,孙志刚今年“五一”假期前夕便和骑友骑着自行车一路向西南前行,“我们去的都是一些人少的地方,就为了感受那自由自在的气息与纯粹的美景。”他告诉记者,骑上自行车走走停停,一路可领略无数的风景与感动。

李金龙是一位资深的户外达人,他喜欢在沙漠驾驶越野车冲浪,也喜欢在水上驾驶摩托艇驰骋,他还曾登上热气球,在空中俯瞰乌海这片土地。他说:“旅游未必只有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才能实现,就算在家门口,只要换种玩法、换个角度,就能收获全新的体验,就能到达心中的‘诗和远方’。”

新方式:用城市漫游、“特种兵式旅游”的方式探索旅行新意义

随着“城市漫游”的不断发展,不少人开始选择在专业的讲述者或地图的指引下,沿着有计划的路线行进。

在我市一家旅行社工作的吴亚飞看惯了人山人海的旅游景点,当“城市漫游”兴起时,他便无法自拔地为之倾倒。

“于我而言,最理想的城市探索方式,就是成为本雅明(Walter Benjamin)笔下的‘漫游者’,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城市的街道,以一种悠闲的、不带功利性的姿态观察着城市的角落。通过不断地行走,漫游者将自己想象为一个能够捕捉瞬间的艺术家,用‘定格的辩证法’与城市保持同频。”吴亚飞说,在他看来,城市就像一个包容性极强的剧院,但它的秘密并非公开可见,只有擅于避开剧院前熙熙攘攘的人流,才能接近那些隐藏的秘密。流动性和偶然性,以及不可预见性,构成了这些秘密的迷人之处。

2024年末正值旅游淡季,吴亚飞一时兴起,去柳州来了趟“城市漫游”。

那一日清晨,他从睡梦中醒来,突然想吃一碗正宗的螺蛳粉,拿起手机,搜了一下去柳州的火车票,在一片灰色的“售罄”里竟然发现有一张卧铺票,他果断抢购。

到达柳州正值清晨,周围一片寂静,抵达酒店短暂休息后,吴亚飞顺着柳江走到城墙东门,登上城墙后,便朝柳侯祠走去。之后几天,吴亚飞去了柳江边,参观了文庙,爬了峨山,逛了菜市场和小吃街,一路上走走停停,饿了就吃,累了就歇,尽情地感受着独属于这座城市的美好。返回当天,他在机场对见到的最后一位本地人说“柳州很好,下次还来”。

“选择回归最原始的出游方式,用脚步丈量城市,感受方寸之间的一呼一吸。”吴亚飞说,漫步的同时也是“慢步”,抛弃追求效率的现代交通工具,无需再去完成一份“都去过哪些景点”的答卷,也不必被一份紧凑的日程安排驱赶着前行,戴上耳机随意地走在街头,在极慢的速度中,掌控探寻的节奏,这才是他眼中的旅行。

要说近两年爆火的旅游方式,“特种兵式旅游”不得不提。人们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出发,在最短的时间或者最少的预算里,以高强度的方式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主打的是一种高效率的出行方式。

“三天两座城,不浪费一秒钟”。在过去,这种出行方式会被打上“走马观花”的评价,但现在,“特种兵式旅游”却有了新的意义,它代表的是年轻人对探寻世界的迫切渴望,也是一种对于“不确定”的回应。

“青春没有售价,疯狂就在当下。”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张星云跟舍友张楠在清明节假期一起去上海开启了3天的“特种兵式旅游”,从徐家汇走到外滩,日行五万步。这是张楠自2023年以来的第11次“特种兵式旅游”。

“‘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主打一个‘上车睡觉,下车狂飙’。‘夕发朝至’的列车,既省时又省钱,没有一个‘特种兵’看了不心动。”张星云告诉记者,他们这次是以“精打细算”为主题的“特种兵式旅游”,饮食以当地小吃为主,住宿选择了青年旅店,花费的大头主要在交通上,强调“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时间看更多景色”,打卡的过程不再是对城市景观的简单复制,而是通过行走唤起一种虚拟和现实交织的感官体验。

不仅如此,还有不少年轻人把脚步迈向了“专治嘴硬”的泰山。平时爬六楼都嫌累的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挑战五岳之首。

“从凌晨爬到清晨,手脚并用攀过十八盘直上直下的阶梯时,人已经累麻了。”回忆起自己的“特种兵式旅游”,我市户外达人曹喆说,“只有体验过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痛并快乐着’。我们一行人边爬边放狠话,到了山顶大家欢呼雀跃,下了山一个个‘萎靡不振’,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下一场‘特种兵式旅游’。”

5月13日和14日,来自山西太原的3名大学生在我市打卡“特种兵式旅游”。两天时间里,他们游了乌海湖,爬了甘德尔山,坐了沙漠越野车,体验了户外露营看星空,吃了蒙式火锅与早茶,并在某短视频平台大量分享乌海美景,直呼“乌海是个好地方”。

还有一种特殊的“特种兵”,他们为了看一场演唱会,让自己变成“空中飞人”。“00后”大学生田浩冉就是三个月看了6场演唱会的“空中特种兵”,看着票价一两千元的演唱会,却住着几十元一天的旅行社,“哄自己开心”是她的座右铭。

新感受:长线游,只为让旅行更沉浸

“赛里木湖你都没去过?白活了。”撒贝宁镜头前云淡风轻的一句话,在白领孙浩心里埋下了一颗向往的种子。

“五一”假期前,当人们还在计划假期去哪里玩时,孙浩已提前3天拿到了“批假条”。作为一名早九晚六的上班族,他特意请了3天假,加上假期一共能凑满8天,足够他完成一场“城市出逃”。

他安排好时间、叫上朋友,准备让自己的人生“不白活”,花了2900元购买了从银川飞往乌鲁木齐的往返机票。

“去年‘五一’只是在周边城市转了转,今年想走得远一些。”孙浩透露,“最近都没有出去玩过,一年起码得出去玩一次吧。”

像孙浩这样“拼假远征”的年轻人在我市并非个例。

在某国企工作的艾丽娅“五一”假期选择自驾去湖南。艾丽娅是名资深旅游爱好者,某社交平台上,她的个人主页几乎都是“找旅游搭子”的帖子,目的地远至云南、喀什。她也不是第一次长线游,2023年国庆节时,她曾“请4休14”自驾青甘大环线。

如果说“特种兵式旅游”“短途游”是都市人碎片化生活的“应激补偿”,那么“拼假”下的“长线游”则是人们在时间与空间的延展下重构旅行的意义尺度。

“长线游能在最客观的空间维度上,帮助游客真正从日常生活中抽离。”艾丽娅说,“要在珍贵的假期里最大限度地和工作‘断联’。”休整归来之后,她不仅带回了身心的轻松,还收获了更饱满的状态,真正实现了“该忙忙,该玩玩”。

无论是云南的山水原野、内蒙古一望无际的草原,还是川藏的蓝天白云,对于爱上长线游的年轻人来说,旅行不再是对地理距离的征服,而是对生命节奏的重新定义。

张伟是一名企业职工,平日里的繁琐工作让他每逢假期便十分向往“外面的世界”,今年春节前,他终于独自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川藏行。“我提前做了很多功课,要规划路线、采购装备和应急药品,临出门前还要给车检修,而且我还买了两份人身意外险。”基于第一次的自驾经验,张伟这一次可是有备而来。

“我走出了在家迎客的传统年,在他乡找到了新的年味儿,这是个正确的决定。”张伟告诉记者。

在拉萨,他喜欢安静地坐在大昭寺前,看虔诚的朝拜者俯仰天地间,沐浴拉萨市和美的阳光;他用镜头记录下一幢幢色彩饱满的藏式建筑,建筑物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的场景让他感到一股力量正在推着他勇往直前;他喜欢听藏族音乐,那是自然与人的和谐,每次听到,他会情不自禁地跟随音乐而舞动。

近一个月的时间,张伟在川藏线沿途看到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景、人和事,他愈发觉得人生就应该在路上走着、看着、收获着。“自驾游自带的‘潇洒’属性,和一路上处处是景的状态,更符合游客生活化、休闲旅游的需求。这不同于传统的景区游,也不是‘宅旅行’类的度假方式,其实更偏向‘折腾’。这种‘折腾’背后,蕴含的是对旅程的把控和对体验感更高的追求。”张伟说。

旅行方式的多变也体现出旅游经济的活力,双休就来一场“特种兵式旅游”,清明、中秋假期就短途游,“五一”、国庆等就开始规划“长线游”。人们渴望用县城的空气对抗精致的芳香,用草原的季风替换写字楼的空调。其实,无论是爆火的“小城游”,还是更沉浸的“长线游”,能在当下脱颖而出,都表明如今游客心态更趋成熟与多元,更加注重旅行的品质与意义。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