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限”服务 帮就业促增收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5-14 10:59:20

本报记者 毕晓敏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积极响应新时代家门口就业服务需求,以凤凰岭街道为创新试点,构建起“信息速递—技能培育—服务下沉—市场链接”四象限服务体系,织密“家门口就业服务网”,让就业的春风温暖千家万户。

智慧速递 信息触手可及

“以前为找工作四处奔波,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精准获取岗位信息,还能学技能、接订单,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近日,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居民王某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居民的心声。

据了解,今年,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党工委搭建起“线上+线下”立体化信息平台,让就业信息如灵动的音符,精准传递到居民耳边。

在公园社区,《公园小报》电子期刊成为居民的“就业情报站”。通过优化版面设计,特别增设“智慧就业栏”专版,整合制造业、服务业和全职及灵活就业等100余个岗位信息,编织起一张广阔的就业“机会网”。

街道采用“精准滴灌”服务模式,一边深挖企业用工需求,一边统计居民就业需求,实现双向精准对接,岗位信息“一键触达”。

技能培育 赋能增收致富

凤凰岭街道深挖“手工文创+居家就业”潜力,在墨香梨园社区建成“凤凰巧娘手工坊”,构建起“培训+生产+销售”全链条孵化体系。

毛毡、掐丝、扭扭棒、钩织等五大类产品体系应运而生,公益课堂教学、公益集市展销等活动轮番开展,“循爱桥”就业品牌逐渐打响。小小的“扭扭棒”在居民手中变成了“就业金钥匙”,助力就业困难群体“足不出户接单,指尖翻飞增收”,部分宝妈月增收超千元。

如今,“凤凰手办”实体店铺已完成装修,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释放手工产业的就业带动效能,实现“授人以渔”的“造血式帮扶”。

服务下沉 精准对接需求

凤凰岭街道将就业服务从“窗口”延伸到“家门口”,组建由人社专员、企业HR、就业局工作人员构成的“就业帮帮团”,把招聘信息、培训课程等服务项目送到小区凉亭、树荫墙根等居民聚集区,让居民在日常休息时就能“转角遇见机遇”。

街道创新“三诊工作法”,定期“坐诊”宣讲就业政策、上门“问诊”收集就业需求、专家“会诊”破解就业难题,制定“一人一策”就业服务方案。

在工行南小区试点打造的“就业生态岛”,借助二维码动态采集居民技能特长与求职意向,实时刊登企业用工信息,通过“流动服务收集需求—驿站数据精准匹配—生态场景反馈跟踪”的闭环服务链条,已成功帮助5名居民与物流配送、家政服务等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市场链接 打通产销闭环

凤凰岭街道牵头组建“家门口就业联盟”,整合辖区商超、物业等20家单位资源,设立“凤凰优品”展销专柜,打造“凤凰手办”街角实体店,开展公益集市定期助销活动。

由23名社区工作人员与18位社区热心人组成的“凤凰推销队”积极奔走,建立“企业下单—社区派单—居民接单—工坊制作—联盟销售”五级联动机制。短短2个月,“凤凰巧娘”已接大额订单11.3万元,零售订单不断攀升。灵活就业人员张某开心地说:“现在每天送完孩子就到工坊上班,增收不愁,日子踏实!”

数字赋能与传统手作碰撞,“等靠要”变为“闯干拼”,海勃湾区正用基层治理的“绣花针”,绣出万家灯火的幸福图景。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