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节之歌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5-14 10:52:08

20世纪80年代初,“国际护士节”当天开展的技术比武。(张宝玉提供)

1984年,护士们进行穿脱隔离衣的比赛。(资料图)

今年5月12日,市人民医院开展表彰及文艺汇演。(赵荣 摄)

■影像乌海

本报记者 赵荣

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珍藏的城市相册,乌达矿务局、红楼、乌海火车站、“一通厂”、跃进火力发电厂、漠中泉啤酒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岁月,记录着往事,也承载着城市的生命脉动与发展变迁。

本报《影像乌海》栏目旨在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讲述难以忘怀的乌海故事,感受近50年城市变化的沧海桑田。

“三分治病七分养”,养就需要护士。而护士护理病人时,付出的不仅仅是辛勤的劳动,还有真诚、热情、温暖、活力……

旧照拍摄于20世纪80年代初,为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庆祝“国际护士节”举办的技术比武,左起前两位护士依次是季学秀、杨凤萍,几人正在为注射做准备。当时,乌海地区的医疗水平较为落后,杨凤萍等人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正规院校毕业的护士,进入各科室后迅速成为骨干力量。杨凤萍介绍,图中的小瓶药剂是青霉素,当时的针剂并不全是液体的,需要抽打生理盐水进行溶解,然后给患者注射。

一个病人经医生诊断之后,打针、换药等工作基本上都由护士承担。曾任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病房护士长的王秀琴护理技术精湛、一心为患者着想,其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一致好评。有一次,医院住进一位被塌方砸伤的患者,其下肢失去功能,不能讲话、不能吞咽、不能行动。患者入院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全靠鼻饲营养,身体恢复很慢。“只有给患者增加食物营养,才能早日恢复健康。”王秀琴回忆,看着他日渐消瘦的面容,着急地思索着哪种食物营养价值最高。最后王秀琴将目光对准了家中的3只老母鸡,为其炖汤、喂食,直至患者伤势明显好转。

护士节的变迁见证了人类对护理职业认知的深化与升华。1912年,国际护士理事会将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强调护理工作者的奉献与牺牲。随着时代发展,护士节的内涵不断丰富。每年5月12日前后,市区两级医疗系统、医院都会以文艺汇演、表彰、授帽等多种方式为护士们过节。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