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对接 让“菜园子”直通“菜篮子”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5-12 08:45:06

直播带货。

销售专区。

本报记者 张丽阳 文/图

一头是田间地头待上市销售的特色农产品,一头是城区居民对高品质果蔬的需求和期盼。怎样才能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找到“出路”,让“菜园子”直达“菜篮子”?近年来,乌达区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驻村职责,以市场化手段强化产销对接,努力为本地特色农产品找“出路”,拓宽农产品销售平台,创新助农增收模式,构建农产品畅销、市民消费便捷的多赢格局。

对接销售端

超市专柜打造“主阵地”

4月25日,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的草莓、西红柿、小吊瓜等特色农产品正式亮相乌达区东仙超市(朗峰店),该超市专门设立直供专区柜台,五颜六色的果蔬吸引了不少居民选购。

“泽园新村的农产品很不错,每次搞活动我们都会去购买,现在方便多了,在家门口就能买到!”居民王芳说。

“去年年底,我来到泽园新村就职,有不少农户向我反映农产品滞销,由于我原先在商务部门工作,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超市直销,于是和海勃湾区万京源生活超市联系,率先开设了‘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精品果蔬直供专区’。”泽园新村第一书记崔国萍表示,今年4月,泽园新村大量瓜果成熟,崔国萍又联系了乌达区东仙超市(朗峰店)增设了“乌兰淖尔镇泽园新村精品果蔬直供专区”。

直供专区采取“大棚直采+市场供应+村民受益”的运营模式,依托泽园新村驻村工作队,进行“当天采摘、当天分拣、当天配送”,省去中间商环节,直接让农户牵手超市,进一步畅通了泽园新村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内循环”渠道,让本地优质农产品从“菜园子”直达“菜篮子”。截至目前,通过“农超直联”累计销售草莓等各类果蔬5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万余元。

泽园新村果蔬在两家超市的成功进驻,不仅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也充实了农户的“钱袋子”。

对接生产端

产品认定打造“主品牌”

近年来,乌达区立足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谋划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严把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关,向有机、绿色、健康等方向延伸生产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洞察消费市场变化,让更多消费者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泽园新村围绕“集体增实力、村民增收益”目标,由村委会认缴出资100万元成立美泽集体经济发展公司,整合26.3亩土地资源,实施农旅综合体、新品农作物种植等项目;采用膜下滴灌等技术,种植八色圣女果、“禹甜糯9 号”糯玉米、“慧兰”吊瓜等高附加值畅销果蔬。

同时,泽园新村依托村集体公司注册“大漠湖畔”商标,探索本土订单农业模式,个人与合作社签订订单,负责种植管护,合作社提供平价苗木,集体经济公司统一标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配送。此外,还打造鲜甜市集、开展“玉米节”等宣传推广活动。2024年吸引游客2.1万人次,增加旅游收入83万元,打响“大漠湖畔”品牌。

对接消费者

消费倡议培养“主力军”

“大家看,这是我们泽园新村的小吊瓜,我们村已经卖了好几年了,大家有没有尝过?”“现在农户直接售卖,大家下单后我们现摘现发,很新鲜!”“欢迎大家下单抢购!”……在“泽园新村驻村工作队”视频号,崔国萍正在直播带货。

今年,崔国萍组织农区电商助销培训会,邀请专家为种植养殖户及农家乐老板讲解直播宣传的方法与技巧。同时开通“泽园新村驻村工作队”视频号,驻村工作队队员化身田间主播,通过进棚直播、现摘现尝、品质共享的方式,为泽园新村的草莓、吊瓜、西红柿等农产品代言。截至目前,共直播3次,吸引企事业单位、爱心人士及个人到棚采摘300余人次,助农增收6万余元。

泽园新村还整合资源,通过召集种植户座谈、统计种植信息、邀请农推官宣传等方式,积极畅通线上助农渠道。于4月10日正式开通泽园新村农产品助销微信群,推行“周五助销计划”,即每周四团购群内接龙,周五分拣配送,以“接龙+采摘+配送”方式,第一时间为本村农产品打开销路,开启线上助农新模式。截至目前,团购群成员已达235人,累计销售小吊瓜、柿子、草莓等1747斤,助农增收1.2万余元。

乌达区将积极搭建、持续拓宽产销对接平台,让更多优质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百姓餐桌”,推动农产品保供稳价有准头、村民增收有奔头,也让乡村振兴更有劲头。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