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地震,如何正确避险自救?这份指南将为您提供正确自救知识。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快速判断自己所处位置和震动状况。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震时就地避险,震后快速撤离”是应对地震的基本准则。
地震发生时,如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且室外较为开阔,可迅速跑出室外避震;如果是楼房二层及以上,且室内避震条件和建筑质量较好,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因为地震时震动时间短、强度大,人往往无法站立,很难迅速从楼内跑到室外,应立即躲避在室内的卫生间、储藏室、浴室等开间小、有承重墙或支撑物的地方,或者是坚固的桌子、床、茶几、沙发等家具旁,这些地方在房屋垮塌时容易形成三角空间。要迅速趴下,尽量蜷缩身体,膝盖弯曲,手臂弯曲护住头部,用臀部及下弯的背部抵住内墙或者门框降低身体重心,最好用衣物、枕头等护住头颈,不要压住口鼻,或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防止摔倒或身体移位。
专家提醒,地震发生时,特别要牢记,不要在慌乱中跑向阳台、翻窗或跳楼,因为地震袭来时,门窗会迅速扭曲变形,这些地方极有可能是最先坍塌之处。中高楼层居民千万不要搭乘电梯逃生。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室外,则应迅速避开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楼房)、立交桥、过街天桥、高烟囱和广告牌等高大建筑物,远离水坝、陡坡山崖、狭窄街道和危旧房屋,特别要注意避开电压器、高压线等带电设施,以防触电,不要在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附近停留。
若被困在废墟中,应保持冷静,保存体力。设法把双手从埋压物品中抽出,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通过敲击管道或墙壁,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
震动可能导致气体泄漏,因此在地震中不要使用火柴、蜡烛或开放式的可燃物,也不要开关电灯或其他电源,避免引发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