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之歌
□ 张舒怡
“小马,把红外测温仪递过来,这个断路器的温度需要重点监测,一不小心就容易引起电气火灾。”这几天,刚刚荣获202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国能乌海能源矿区水电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机电实验室助理主管、高级工程师姜明学,又来到黄白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发电站对电气设备进行检修。身旁的徒弟马志敏快速递过工具,忍不住感叹:“跟着姜师傅干活,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2011年,刚大学毕业的姜明学来到乌海能源公司机电动力部机电实验室从事电气试验工作。
“第一天到岗,就让师傅训了一顿。”回忆起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况,姜明学笑着告诉记者。
课堂上的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没有让他退缩。在平沟煤矿实习时,他像块海绵,疯狂汲取知识,跟随老师傅深入生产一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供配电系统的细节、设备性能的参数。很快,姜明学脱颖而出,成为最年轻的技术员,并被借调到供电科。到了新岗位,他勤学肯干,主动请缨承担偏远矿区的电气试验任务。
夏日,烈日将设备晒得滚烫,他戴着厚厚的绝缘手套,细致测量变压器的绝缘电阻;冬天,刺骨的寒风中,他依然专注检测断路器的回路电阻。
“电气试验就像给设备做体检,不能出半点差错。”说话间,只见姜明学的指尖在设备面板上快速滑动,仿佛在与机器进行无声对话。这一幕,正是他十余年如一日扎根机电技术岗位的生动写照。
2012年是姜明学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为实现西来峰焦化厂风机系统的在线监测,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实验室里,图纸铺满桌面,数据改了又改;设备现场,他反复调试传感器,记录每一个参数变化。不久,姜明学便带领团队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在线监测和定期诊断分析,极大地提高了风机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效率。
从那以后,他好像找到了科技创新研究的钥匙,先后完成了“电能消耗监测、分析及优化配置决策支持系统”“井下排水自动控制系统”等10余项科研成果。
2017年,姜明学竞聘成为机电实验室助理主管,角色的转变让他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在各种实验和现场操作过程中,姜明学发现有些工具不趁手,影响工作效率;有些设备仪器功能有限,无法解决一些难题。于是,他开始思考并动手实践,很快,自制的放电器装置、维修工具一一出炉,维修效率大大提升。“这个放电器装置看似简单,却可以保证作业人员不受电击伤害。”在接受采访时,姜明学向记者展示这种自制的放电器。
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姜明学始终冲锋在前。2024年,煤矿发生入井电缆单相接地故障。接到通知后,姜明学第一时间带领团队奔赴现场进行抢修。井下巷道狭窄,电气设备和电缆极易发生漏电和接地事故。姜明学了解情况后,拿着矿灯带头深入矿井,经过5个小时的排查终于找到故障点,为企业挽回了数十万元损失。
“团队里都是年轻人,井下环境复杂,我是党员又是队长,我不下去谁下。”姜明学说。
据统计,仅2024年,姜学明团队协助公司生产单位排除设备隐患30余项。这一年,他获得了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姜明学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团队的强大才能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他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同事。培训课上,他精心准备课件,把晦涩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实操环节,他手把手指导,鼓励学员大胆尝试。在他的悉心培养下,一批批机电技术人才崭露头角,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今,姜明学已累计培训机电技能人员超600人,完成电工工种技能水平认定考评300余人次,由他作为领办人创建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被评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从青涩的大学生到机电领域的“技术大拿”,从普通技术员到全国劳动模范,姜明学用14年的时光,诠释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他如同一匹不知疲倦的蒙古马,在机电技术的草原上奋勇驰骋,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劳动者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