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真心守护民生 —— 记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任玺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4-30 10:22:14

■学先进 勇担当

本报记者 马宏伟

自2019年调任海勃湾区新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以来,任玺用6年时间走遍辖区183平方公里土地,带领团队解决民生难题300余件,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了新时代党员干部的担当答卷,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

“小巷总理”的“民情地图”

新华街道辖区属于典型的老城区,既有标准化小区,也有多处平房区及卡布其棚户区,常住人口34680人,流动人口占比达29%。任玺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手绘“民情地图”。他带着社区网格员走街串巷,将辖区内的公共设施、热心居民、困难群体、孤寡老人住址等信息一一标注。

在和谐社区走访时,新东南一街坊平房区居民反映的污水倒灌问题引起他的注意。任玺发现,原有排水系统建于1972年,200米长的巷道仅有4个污水收水口,污水横流现象频发。经过前期摸排收集情况后,他组织居民代表、区公用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召开协调会,提出“增设排水口+定期疏通”方案。经过20天施工,新增14个排水口、9个倒水口、7组雨箅子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

防汛一线的“钢铁战士”

每年汛期,新华街道6处平房区易受内涝威胁。任玺创新建立“三级防汛响应机制”,将街道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编成7支抢险队伍,制定《防汛应急转移预案》,明确每个点位的责任人、转移路线和安置点。

2024年6月入汛后,晴雨切换频繁,特别是多次出现短时强降雨、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任玺夜间带队巡查时发现,辖区一大院受到降雨影响,院内积水严重。他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1辆抽水车、100个沙袋,与抢险队伍连续奋战2个小时,在强降雨来临前筑起防洪堤。

在防汛工作中,任玺特别关注特殊群体,启动“一对一”包保制度。2024年汛期,暴雨导致和谐社区3户居民房屋进水。任玺冒雨背出屋内82岁的老人,安置妥当后又返回现场转移物资,全身湿透的他在雨中连续工作6小时,直到降雨减弱、险情解除。

基层治理的“创新尖兵”

任玺深知,做好基层工作既要“腿勤”更要“脑勤”。他以“网格党建”为抓手,建设全民参与的“家文化”。推动建立健全“新事好协商”,将“神经末梢”延伸至居民小区,坚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议小区重要事项,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在解决桌子山花园小区和环通南小区水压小问题时,他引入“协商议事会”机制,由居民代表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施工监督,使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

为使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任玺探索“党建+就业”模式,依托“小灵通”信息服务站,以万达商圈和盈泽园商圈为圆点,引导万达商圈党支部等“两新”组织整合收集商圈用工需求信息,延伸覆盖辖区企业、商户1500余户。在微信公众号建立“小灵通”专栏,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并依托微信平台将信息发送至39个居民微信群,实现用工、就业需求快速对接。

这位在基层摸爬滚打18年的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了不平凡的业绩。正如居民们在感谢信中写的那样:“任主任是我们心中温暖的阳光,照亮了小巷深处的每个角落。”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