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毕晓敏
在海勃湾区凤凰岭街道焕然一新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独居老人王秀兰正跟着志愿者学剪纸;楼下“暖心驿站”里,外卖骑手小陈给手机插上充电线,顺手接了杯热水;社区广场上,“百姓大舞台”传来戏曲声,孩子们举着糖画在“儿童书屋”前嬉闹……这幅充满烟火气的画卷,是街道党工委以“五心一圈”党建品牌为笔,绘就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党建引领如经纬交织,织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街道搭建“1+6+N”红色网格,49个网格党支部嵌入70个网格,67名专职网格员每日穿梭于楼栋之间,将党的声音与民生诉求紧密相连。在长青社区“门前树下议事会”现场,网格员与居民商议充电桩选址。从私搭乱建拆除到老旧电梯更换,从坑洼路面修缮到路灯加装,68个“书记项目”在领办人的推动下落地生根。今年以来,街道领导班子依托“四下基层”机制,落地“四级组织体系”,化解办证难、停车难等急难愁盼问题26件,用脚步丈量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
服务民生如丝线穿梭,编织出社区的温度与韧性。墨香梨园社区亿信小区8号楼的“睦邻客厅”里,居民们正为楼道改造方案投票,曾因堆物脏乱而“闹心”的楼道,在“楼栋长”牵头下,居民自发筹资3万元更换防盗门、粉刷墙体,变身共享议事空间。街道挖掘的502名“热心人”今年已开展免费送餐、家电清洗等爱心行动47次,“吹哨答卷”平台更让“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成为常态。海馨佳园小区西侧商铺违建3日内拆除,豪泰小区圈地种菜10天恢复绿地,20余件揪心事在多部门联动中“清零”。
资源联动如水墨晕染,绘就幸福家园的“同心圆”。天顺小区居民刘美兰端着热气腾腾的餐盘从惠民餐厅走出,“以前买菜要走20分钟,现在下楼就能吃上三菜一汤!”街道盘活党群阵地资源,打造7个服务中心、18个服务站,提供义诊、托育、党建活动等千余次服务;5个“暖心驿站”日均服务新就业群体超200人次;3家惠民餐厅、6个儿童书屋、10余处儿童娱乐场地,让“一老一小”的笑脸成为社区最美的风景。更令人欣喜的是社区党委领办物业公司托管辖区26个无物业小区,提供保洁、维修等就业岗位30个,让“失管”变“共管”。每月一度的公益集市上,特色手工DIY摊位前围满孩子,物美价廉的日用品摊位前老年人排起长队,升腾的烟火气中,社区治理正从“自治”迈向“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