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中学半个世纪的变迁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4-29 09:33:57

20世纪80年代的海勃湾矿务局第四中学。(市第六中学提供)

学校鼓号队排练中。(市第六中学提供)

学校运动会场景。(市第六中学提供)

今市第六中学。(赵荣 摄)

■影像乌海

本报记者 赵荣

拂去历史的尘埃,翻开珍藏的城市相册,乌达矿务局、红楼、乌海火车站、“一通厂”、跃进火力发电厂、漠中泉啤酒厂……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记录着岁月,记录着往事,也承载着城市的生命脉动与发展变迁。

本报《影像乌海》栏目旨在通过新老照片的对比,讲述难以忘怀的乌海故事,感受近50年城市变化的沧海桑田。

海勃湾矿务局第四中学,也称“海局四中”,是今市第六中学的前身。

据《乌海教育志》记载,海勃湾矿务局第四中学始建于1975年,其前身为内蒙古煤炭工业学校海勃湾分校,1982年改为海勃湾矿务局第四中学。1985年,该校有21个教学班,1106名学生,114名教职工。1986年,学校建成3000平方米的教学大楼,设有语音室、电子计算机教室等;1987年建成图书楼;1990年建成演播室、生物馆、灯光球场等。校办工厂有生产玻璃纤维的工厂、金属冶炼厂、电气焊厂等。

2006年,该校移交市政府管理后更名为乌海市第六中学。2010年,市第六中学整体搬迁至滨河新区,暂更名为滨河中学,后恢复“乌海市第六中学”校名。

现市第六中学校区占地15.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1万平方米,有报告厅、体育馆、塑胶田径运动场、公寓楼和8600平方米的生活服务中心。新校区的投入使用为全体师生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也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如今,学校有66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多人,专任教师25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25人。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特色教育,把市第六中学办成特色鲜明、质量优异、社会满意的学校。与此同时,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国防教育先进集体”“中国硬笔书法教育公办百强、十佳学校”“国家级校园足球示范学校”等荣誉。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