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亲子阅读幸福时刻。
张文杰 文/图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作家梁晓声曾这样解释:“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每个人都需要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阅读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能让我们的内心成长为一片深邃的海洋。这片海,既能映照晴空的澄澈,也能包容暴风雨的狂躁;既能享受风平浪静的安宁,也能在惊涛骇浪中保持从容。通过阅读,我们得以在字里行间遇见更广阔的世界,也在潜移默化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记者采访了多位热爱阅读的市民,聆听他们对阅读这件事的理解,以期唤起更多人对深度阅读的向往与热情。
他们说,阅读能让我们变得更智慧
作家作为文学作品的创作者和独立思想的传播者,对阅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在他们眼中,阅读是连接作者与读者、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能够给予人们更多精神的滋养和人生的启迪。
4月20日,在我市举办的“阅见北疆 书香乌海”本土作家作品分享会上,几位本土作家和在场的读者一起探讨了在他们眼中阅读的意义。
散文作家赵存伟将阅读视为“诗与远方”。她说:“每翻开一本经典名著,就如同踏上探索未知的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可以与古今中外的先哲对话,汲取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他们的思想宛如一盏明灯,在迷茫、困境时给予我力量,在纷繁的世事中保持睿智和豁达。”
赵存伟的想法也得到了在场读者李默然的认同。李默然说:“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阅读确实能够让人重新振作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她给记者举了一个关于主播董宇辉的故事:“董宇辉可以说是直播带货行业里杀出的一匹黑马,这位由培训教师转型的带货主播以其深厚的文学积淀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喧嚣的电商江湖中开辟出一条别具一格的赛道。当大多数主播还在用‘买它买它’的吆喝声刺激消费时,董宇辉却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从容,将普通的商品推介升华为一场场的文化讨论,也吸引了万千粉丝的关注。”
“但董宇辉的转型之路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我记得他曾在一个访谈中讲过坚持阅读带给他的收获。他曾经身无分文又被扔在高速路上,步行回学校后又被拦在宿舍外,运气如此不好,他也没有抱怨,而是抬头看看天,告诉自己,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才会熠熠生辉。”李默然说,“董宇辉也不是生来这么达观,他说他是因为反复阅读过余华的《活着》,从苦难文学中汲取到了生存的力量,才让自己在面临困境时,有了很多的感悟。”
喜欢阅读的本土散文作家张琛也在分享会上谈了自己对阅读的体会:“在我迷茫、失败、难过时,阅读会给予我慰藉,还能赋予我智慧。”张琛觉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到焦虑和疲惫,但阅读却能够让人们暂时远离喧嚣,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美好。“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能丰富人生、突破时空限制。在喧嚣世界中寻得内心宁静。就像麦家的《人生海海》中讲的那样,我们要在复杂多变的人性中,去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学会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她说。
曾出版过《从这里飞》等散文集的本土作家张一龙也觉得,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时代的缩影,通过阅读,人们能感受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这种对社会和历史的认知,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明确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价值。“在阅读中我们要去认真地体会文学作品带给人们的启迪和思考,尤其是在小说中,每一个细节的铺设,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塑造,都能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脉络。”他说。
他们说,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莫言在作品《生死疲劳》中写道:“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他们教会了我思考。”也许在有的人看来,忙忙碌碌的生活,早已冲淡了自己对读书的兴趣,即使明白读万卷书,如同走万里路,但生活的压力还是会像一道枷锁,关闭了追求“诗与远方”的大门。
但还有更多的读者认为,阅读并非遥不可及的“高雅”之事,它应该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喜欢到市图书馆借书、看书的市民高美荣就告诉记者:“只要有时间,我就会来图书馆,读书还是很让人增长见识的。”
高美荣分享了自己如何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她说:“我每周都会趁着娃娃上兴趣班的时间来图书馆阅读,孩子上课,我在这儿读书,到点儿就去接了孩子回去做饭,自我感觉什么都没耽误。”高美荣给记者展示了她正在读的书,是藏族作家希阿荣博堪布写的《次第花开》,她说:“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一种态度,所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关键看自己走什么样的路,在这条漫长的路途中,我们要学会平和、宽容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经常到海勃湾区图书馆阅览室内读书的市民李洁也说,阅读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她摊开手里拿着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对记者说:“就像迟子建的这本书就很好,虽然我没去过大兴安岭,但看着看着,眼前就仿佛出现了那里的森林、河流,感受到了鄂温克族人对自然的敬畏。”
他们说,阅读是最智慧的成长方式
阅读就是与书为伴,无论何时,只要能安静地读书,文字就会抚平我们的内心。在成长的道路上,如果有人能够陪伴我们阅读,那一定是很幸福的过程。
4月21日,记者在市图书馆偶遇了带着4岁女儿读绘本的市民张雪亮。张雪亮说,他经常带着孩子来这里读儿童绘本,主要是因为图书馆比家里更有阅读的氛围。“我一直相信陪伴是最温暖的力量,和孩子一起阅读也是一种共同成长,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自主阅读能力。”他说。
阅读是一扇通往知识宝库的大门,通过阅读,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激发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乌海市第二中学学生任柏寒就经常到竞人书店阅读。任柏寒十分热衷于阅读地理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和人文景观,我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亲自去到那些地图上见过的地方,去探索这些未知的世界。”他说。
不同的阅读喜好,也为青少年打开了不同的知识领域,塑造着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在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上大学的徐瑞虹说,他最喜欢阅读自然科学类读物。“我最好的朋友就是书,小时候爸爸妈妈忙,我除了看书就是看书,书陪我的时间比家人还长。”他说。当记者问及他最近在阅读什么书时,他说:“正在读《时间简史》和《物种起源》,这两本书都很深奥,不是读一遍就能读懂的,我需要不断学习才能理解书里的内容。”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远不止是知识的积累,它是一场持续一生的精神修行。每一本好书都是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每一段文字都是一把钥匙,开启认知的新维度。当我们与伟大的思想对话,与深邃的灵魂共鸣,生命便在这无声的交流中悄然蜕变。那些被书香浸润的时光,终将化作指引前路的明灯,在每个人独特的生命轨迹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记者手记: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中强调:“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在采访过程中,我时常被受访者眼中的光芒所触动。那是一种唯有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才会拥有的神采——当赵存伟谈起经典名著时眼中闪烁的睿智,当李默然讲述董宇辉故事时嘴角扬起的会心微笑,当高美荣在图书馆安静翻阅《次第花开》时眉宇间的平和,还有那个4岁小女孩在父亲怀中听绘本时好奇的眼神。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深度阅读似乎正在成为一种奢侈。但这次采访却让我看到,阅读的种子依然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悄然生长。从本土作家的作品分享会,到图书馆里专注的读者,再到亲子共读的温馨画面,阅读正以最朴素的方式滋养着这座城市的精神生活。
文化是沁人心脾的,文化也是滋养灵魂的。在阅读中传承优秀文化,就是“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方式。我想,只要树立终身学习、阅读相伴的目标,阅读就能像阳光一样,在漫长的时光里温暖我们平凡的日子。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愿我们都能在繁忙生活中,为自己保留一方阅读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