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非遗:创新融合发展 焕发时代新彩 ——“北疆文化润家园”系列报道之一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14 09:53:05

唐卡装裱技艺展示。 (高瑞鹏 摄)

■弘扬北疆文化 赓续中华文脉

本报记者 蔺丽华

【编者按】

祖国北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它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为深入挖掘乌海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其独特魅力,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北疆文化润家园”。这一系列报道立足我市文化资源,深挖北疆文化“精神富矿”,多角度、多形式展现全市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共建美好家园的历史故事和当今实践,让北疆文化在乌海大地“活”起来、“火”起来,进一步推动北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乌海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传统技艺到民间艺术,从传统音乐到民俗活动,近年来,乌海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承保护之路。

匠心传承

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在时光的长河里,挂毯编织着岁月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技艺,也蕴藏着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要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挂毯织造技艺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王中耀说。

在挂毯生产过程中,王中耀积极对传统的挂毯织造工艺进行技术改良,有效提升了编织效率。

“挂毯织造技艺,不仅是对纺织技艺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老一辈人所说的挂毯传承,一般指的是技艺传承,而这技艺传承的核心,则是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国古代的造物原理。”王中耀说,他和徒弟们希望以艺术挂毯为媒,向世界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坚守匠心、恒于传承的还有马头琴青年演奏家达楞巴雅尔。在马头琴教学传承实践中,他提出“因龄施教”的传承思路,在传统的演奏技法上融入现代音乐元素,并先后成立了甘德尔乐队、GL青少年马头琴乐团、阿斯汗马头琴组合等马头琴演奏(演绎)团体,在马头琴音乐的传承和普及上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和有益的探索。

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传承人工作室、举办非遗培训班等方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

创新表达

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传承是根,创新是魂,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得到生命的延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袁沛耀说,日常演出中,他只要觉得作品有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就会想办法重新设计解决,达到更好的效果。

撸板呱嘴是袁沛耀凭借十几年晋剧演出经验和曲艺创作积累,在传统二人台呱嘴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探索积累、学习交流、借鉴实践所创立的一种独特的曲艺表演形式。

而袁沛耀的这份匠心也得到了充分认可。以弘扬家风家训、传承中华美德为导向的家庭主题文艺作品《唠家常》,斩获了诸多奖项。

有人在台上吸引观众目光,也有人走进人群,以非遗技艺为媒,让更多人感受非遗的魅力。

在“非遗集市”上,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剪纸、面塑、糖画等非遗项目吸引着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体验。

如何让这些世代相传、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价值的传统文化项目更好地走进现代生活?对此,我市一直在积极探索和实践。

近年来,我市积极深化非遗“三进”与非遗文化传播,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非遗进社区、进景区、进校园活动,有效促进了非遗文化的普及与传承;积极组织各级非遗项目参与市内外各类文化展览展示活动,展现我市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风采,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我市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开展遗产日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展演形式,提升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度与认识度,为非遗文化的系统性保护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新媒体平台,推出一系列线上展览、直播与展示活动,有效拓宽了非遗文化的传播渠道,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融合发展

让非遗绽放时代光彩

贾文彪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的金银器定制工坊位于海南区闹市一隅,在工坊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他的金银器錾刻作品——《石榴籽》。这件作品融合了多民族风格,凸显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选入海南区数字文创展厅。

贾文彪的金银器作品不仅体现了乌海特色,还迎合了当前品质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为海南区农文旅融合发展增添了动力。

我市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有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1项、旗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6项。

为了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我市积极运用数字技术,开辟非遗保护新路径,并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展示和传播,让非遗文化在线上线下绽放光彩。

此外,我市还积极探索“非遗+”发展模式,推动非遗与旅游、文创等产业深度融合。2024年,全市非遗相关产业带动就业60余人。

“我们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市文化广电事业发展中心非遗科科长方兴喜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海非遗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未来。我市通过不断创新传承方式、拓展传播渠道、深化融合发展,让乌海非遗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生命力,为北疆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