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孪生水利系统分析行业用水情况。
本报记者 曹艺 文/图
分水源管理、分行业管理、分用途管理……在乌海市水权与信息化中心,全市用水情况被细分为多个管理模块,以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的方式一屏展示。
面对地区水资源紧缺难题,我市始终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2024年底,乌海市数字孪生水利(一期)的建成,让我市“用水账单”有了数字化、智能化“底座”。
数据“织网” 决策有方
过去,企业之间进行水权交易需要填报纸质报表,再交由水务部门审核评估后才能促成交易;现在,企业进行水权交易只需线上填写“申请水量”,水务部门会根据企业实际用水情况进行分析,向企业推荐可进行水权交易的用水主体,企业无需跑腿即可获取最佳水权交易方案。
“系统支持水权交易线上填报,报表中企业基础数据自动生成,我们只要填报今年的申请水量就能完成交易,特别方便!”一企业负责人为乌海市数字孪生水利系统带来的便捷点赞。
2024年底,乌海市数字孪生水利(一期)建成,同时成立乌海市水权与信息化中心。该项目围绕我市水利中心工作,构建“集约整合、协同互联、共享开放、安全可信、深度应用”的智慧水利体系,成为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系统将全市水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全市各用水企业都能通过系统进行线上水权交易。同时,从感知体系、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系统和大数据应用融合等方面打破信息壁垒,气象、水文、自然资源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应用,促进我市水利数字化转型。”乌海市水权与信息化中心副主任哈布热说。
据了解,乌海市数字孪生水利的水资源管理子系统以“水利+经济”为管水思路,以“管理数字化”为目标,面向我市全域构建水资源网状管理体系,纵向实现“市、区、产业开发区、取用水户”逐级管理、多级应用的管理链条,横向实现区域、水源、行业、用途之间的同比、环比分析。
水资源管理子系统已建设完成水资源一张图,搭载建设用水总量、用水分析、水资源“3+X”管理、水权交易等14个业务模块,为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保障。
哈布热说:“应用数字孪生技术让管水用水有了‘科技智囊’。水资源预算核定、取用水监管、用水分析、地下水管理等功能深度融合多渠道数据源,迅速检索并分析海量数据,能识别潜在隐患,帮助我们更全面、精准地作出决策。”
去年底,我市利用乌海市数字孪生水利系统分析决策,促成全市首笔“水权贷”落地。蒙商银行乌海分行、乌海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与乌海蓝益环保发电有限公司签订“水权贷”合同,由乌海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蓝益环保公司通过质押水权24.62万立方米,贷款500万元,使“水权”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转换。
“‘水权贷’是企业以所拥有的取水权或水权交易鉴证书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一种新型绿色金融产品。‘水权贷’盘活了水资源资产,破解了企业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实现了水生态产品价值可量化、可变现。”市水资源服务中心副主任卢思颖说。
目前,我市累计发放“水权贷”3笔,共计3000万元。
算法“架桥” 治水有力
除水资源管理子系统外,乌海市数字孪生水利还包括水旱灾害防御子系统,基于数字孪生平台,生成山洪灾害防御业务管理全区域、全要素数字孪生场景,具有超前精准预报、灾害预警发布、防洪模拟预演等功能,推动洪水灾害防御从“御”到“预”的转变。
水旱灾害防御子系统以海勃湾区千里沟、摩尔沟、卡布其沟,乌达区乌尔特沟、巴音赛河及海南区乌珠林沟、黑龙贵沟为试点,构建气象、水雨情、河道、防御区、灾情等8个业务模块,创造空天地一体化孪生水利数字空间。
“系统可以做到水旱灾害提前预报、预警、预演,超前推荐防洪措施方案,减少水旱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卢思颖说。
由人力推算到快速数模推演的“精准预报”“超前预警”,使全市多部门分散数据整合为全要素、全过程实时在线监测的“快速预演”图,为全市山洪灾害防御指挥调度提供了“历史可回溯,现实可监控,未来可预知”的综合可视化监测平台,让治水变“智”水。
乌海市数字孪生水利(一期)的建设,是我市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破解我市水资源短缺的新路径,也是突破节水瓶颈问题的新举措,赋能水网调度预测更精准、决策更智能、响应更高效。
“系统能听懂‘水利话’、能干‘水利事’,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让它随时对全市水利方面海量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分析,结合人工巡检、视频监控和仪器监测,构建全天候、多维度的‘天空地水工’动态监测体系,推动我市水利建设从水利保障发展向水利引领发展转变。”卢思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