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银发力量”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3-12 09:30:35

齐艳芳绘图

■市井故事

邓荣河

最近,《咬文嚼字》发布了“2024年十大流行语”,其中“银发力量”当选。对于“银发力量”一词,我并不陌生,因为一年来它始终陪伴在我的左右。我家的“银发力量”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化的力量。

七十多岁的老父亲,虽然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但勤快了大半辈子的他仍然不肯闲着,从今年开春起,规规矩矩地记起了节气日记。每逢节气来临,老父亲都会提前准备好本子和笔,随时准备记录。今年暑假,怀着好奇,我翻看了老父亲的节气日记。还别说,老父亲的节气日记所涉猎的内容还真挺广,既包括节气来临之际日出、日落的时间,也包括当天的阴晴、气温、风力、风向。如果恰逢雨雪,也要把降水量、降雪量进行详细记录。同时,顺便也把我们本地的一些流行俗语一并记录下来,诸如“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涟涟”之类的民谚俗语。一年下来,足有厚厚的一大本子。老父亲所记录的内容,有些是通过自己的详细观察,认真测量得来的,有些是通过走访村里的老庄稼把式获得的,也有些是直接引用当天气象预报的相关数据。老父亲把那些节气日记视若珍宝,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个橱柜里,没事总爱拿出来看看,偶尔也拿笔简单地做一下勾画、批注。

起初,我以为老父亲记节气日记只为消遣着玩,不想,还真派上了用场。临近芒种的一天,老父亲和我的叔伯兄弟闲聊,说今年芒种前咱这刮大风的天数较多,再加上近来高温,根据往年的记载,出现这种情况预示着进入芒种可能多雷雨天气,老父亲劝他及早做好小麦的抢收。我的叔伯兄弟不信,笑着对我老父亲说,手机上的半月天气预报说以晴好为主。可没过几天,县里发布了麦收期间的紧急天气预报,与老父亲的预测差不多。我的叔伯兄弟趁着天气晴好,从镇上请来两辆联合收割机,不到一天,做到了颗粒归仓。

见老父亲整日忙忙碌碌,进入古稀之年的老母亲也闲不住了。今年春天的一个周末,老母亲打电话告诉我,她在镇上领了些插花的手工活儿。我问老母亲:“这活儿简单不,你们能给人家按时完成吗?”“表面上看着不难,但具体干起来小细活儿也不少。不过,熟练一段时间之后,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年轻时绣花的精细活儿俺都做过,这插花,应该难不倒我。”电话那头,老母亲信心百倍。听老母亲这么一说,我多少放下了一点心。

一个多月后的周末,我急不可耐地往老家赶,我想看看老母亲的插花学得咋样了。进入家门,刚迈进客厅,一时间我愣住了,家里几乎摆满了插花所需的各类塑料部件。“这些是花瓣,是一摞一摞粘贴在一起的,得先把它们一瓣瓣分开。然后,把它们插到塑料小花柱上,这样一朵小花就完成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花瓣有反正面,颜色深浅不一,插反了还得重新返工。做好十五朵这样的小花后,再分层次地把它们插到这个带绿叶的花枝上,一束小花枝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老母亲边说边作示范,动作虽然有点缓慢,但一板一眼,让人看得清清楚楚。一时间,连我这个门外汉,都大体上对那些流程熟知了。

“想不到您老到了七十多岁了,还学了这样的手艺,不简单,真不简单!”我发自肺腑地对老母亲发出赞叹。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个老生常谈的老话题,却在父母的身上得到了名副其实的新体现:他们既打发了老年的寂寞,又力所能及地创造了自己的价值,更解决了我们做儿女的后顾之忧,可谓一举三得。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