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丽阳
今年,乌达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900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并完成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碳目标任务。为此,乌达区多点发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挖存量优增量扩总量
夯实经济稳定向好底盘
今年,乌达区将扎实开展助企行动,持续兑现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政策,“一企一策”帮助企业找资金、找原料、找用工、找市场。多点发力满产释能,推进华银、建安煤矿尽早复产验收,加速释放三强、国泰等优质洗煤产能,助推君正、东景等骨干企业开足马力、稳产达产。精准施策培育“四上”企业,推动杰特、启创等7户企业升规纳统。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一件事一次办、一个项目一张路线图、一家企业一个服务管家”集成改革,推行一站式掌上涉企服务,加快推进税费服务进园入企,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乌达区要落实重大项目谋划行动,完善“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节点化调度、扁平化督办”工作机制,开展前期手续冬季集中攻坚,实打实推动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在建项目快投产,力促30个市级重点项目“开年即开跑、开春即动工”,年内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坚持规划、策划、谋划“三划一体”,紧盯国务院《意见》和国家重大战略政策机遇,争取更多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资金支持,压茬储备一批管网改造、节能降碳、设备更新等“两重”“两新”项目,做足前期功夫,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大盘子,积极向上争取资金6.28亿元以上。
乌达区要旗帜鲜明向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军,锁定产业特色赛道,深耕招商细分领域,靶向对接一批与区情特点相适应、要素布局相匹配的链条填补型项目。集中精力“锻链塑强”,引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优质企业,加快24个意向项目“卡位入链”,推动磷酸铁锂、硫化工等项目“链上开花”,全年到位资金增长6%以上。鼓励企业“原地倍增”,激发企业再投资潜能,深挖降本增效潜力,实施宜化电石提标、家景甲醇工艺升级等16个改造项目,促推重点企业产值、税收双增长。
着力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
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今年,乌达区要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加速实施“三个整合”,完成华银、建安矿权优化重组,启动俊明180万吨重介洗煤项目,全力推动广远煤炭产业园达产释能,尽早建成万易达煤炭产业园。大力拓展“蒙煤入乌”通道,用足用好疆煤资源,提高原煤就地转化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建设自治区西部配煤中心。加力推动智改数转,引导宜化、兰亚等企业淘汰一批低能低效、高耗高排装置,年内更新改造老旧设备1800余台,新培育数字化车间2个,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以上。
乌达区要推进新兴产业强链聚群。围绕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紧盯东景芳纶、γ-丁内酯一组项目,促动中科新投、冠都新材料等延伸型项目落地,打造真正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锚定建设百万吨级有机硅生产基地,加紧开工广远硅基10万吨颗粒硅和15万吨纳米硅项目,尽快落地恒业成二期项目,建成兴发10万吨工业硅项目,拓展延伸硅化工、硅材料下游配套产业链条。加快建设高端精细化工全产业链一体化基地,新建倍杰特6000吨引发剂、兰亚5000吨甲基磺酸等项目,抓紧建设宏实锂盐、英莱二期等项目,持续稳坐自治区“国字号”精细化工特色产业集群头把交椅。着力构建绿色能源消纳基地先行区,提速推进广远6MW分布式光伏、兴发90.2MW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建成远景智慧储能装配基地,有效扩大绿电消纳规模比例,全力推动存量负荷绿电替代、增量负荷绿电配置,形成稳定可靠、多能互补的能源保障体系。
乌达区要推进服务业扩容增量。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能级,壮大网络货运平台经济,新建君晟、鑫桥等物流中转仓储项目,建成运营圣旺泰、仁通升物流园,支持物流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组建行业联合体,引导工业企业与现代物流双向赋能。扎实推进“天骏计划”和“千百工程”,助推中欣合创、杰特科技挂牌融资,精准帮扶源宏上市孵化。加快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品质,试点打造泽园新村农区一刻钟生活圈,启动建设锦湖便民市场,策划一批网红点、打卡地,引进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全域全季办好系列促消费活动,激发消费市场“源头活水”。
着力防污染减排放降能耗
筑牢生态环境本底根基
今年,乌达区要改善空气质量。把保护生态摆在重要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相统一、系统治理与整体提升相结合,系统推动美丽乌达生态提质“七大行动”。零容忍攻坚异味源头污染,加速建设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控升级项目,加紧开展重点化工企业异味合规性诊断,完成英莱、利康等25户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多举措应对重污染天气,深化区域联防联控联治,协同推进兴发、恒业成等企业节能降碳减污,加快推动美方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乌达区要守护河畅水清。严格落实“河长制”,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和“清槽行动”,接续实施苏海图河、巴音赛河疏浚整治,基本完成黄河乌达段岸线治理全覆盖。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抓好工业节水技改、城区节水降损、农业节水灌溉、矿区节水增效,建成投用倍杰特水资源化利用项目。量身配给生产用水,开展跨区域、跨行业水权交易,引导用水大户深度节水改造,力争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到50%,万元GDP用水量下降20%。
乌达区要修复矿区生态。持续巩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成效,推动毁林毁草毁湿问题动态清零,实现“林长制”向“林长治”有效转变。强化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完成中远亨峰、五虎山井田南等3个采空区回填治理,加快实施国能集团在蒙矿山及周边10公里系统治理,全域抓好排土场联排联治,高效盘活工矿废弃地要素资源,谋划推进“生态修复+产业导入”,实现向矿区拓空间、向土地要效益。
着力抓改革谋创新促合作
积蓄经济发展动能活力
今年,乌达区要提升综合平台承载力。聚焦创新运行体制,探索实行“管委会+公司”市场化运营,更大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聚焦优化物流体系,通盘谋划园区交通运输网络,开工建设乌尔特沟南路重载道路,实施一批全封闭管廊、铁路专用线项目,提升大宗货物“公转铁”比例,畅通快进快出、优进优出运转通道。聚焦提升保障能力,加快建设金湖50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规划实施电力线路迁改腾挪,深入开展低效工业用地三年治理行动,全面做实“亩均、水均、碳均”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生产要素差异化配置,促进园区服务集成、产能集聚、发展集约。
乌达区要增强科技创新硬核力。深入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大力推动BDO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推源宏中试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作,探索推进“技术攻坚—小试孵化—中试熟化—工业放大”全链条创新,让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为产品、从产品变为商品。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实施3户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宜化、君正申报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鼓励阳光炭素争创自治区级单项冠军,引导中瑞、益泽等企业向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迈进,充分挖掘新质生产力发展潜力。
乌达区要扩大开放合作牵引力。全面实施区域合作深化行动,坚决落实自治区对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统筹布局、提升整体发展效益”的明确要求,主动为周边园区企业和就业群体提供服务,充分释放居住、就医、上学、消费等行业虹吸效应。深化拓展乌阿合作先行区协作广度,推进园地共商、生态共治、设施共建等方面合作交流常态化,尽快形成一批实质性成果。深度融入京蒙全方位协作大局,积极落实“六个倍增计划”和“四项行动”,拓宽本地特色农畜产品“出乌进京”渠道,在教育医疗、科技创新、农文旅商等领域“取经寻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