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2-12 09:30:11
本报记者 张靖爽
走进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方宝龙位于海勃湾区大益茶茶馆的作品展示厅,一幅幅既细腻又不乏大气厚重的作品悬挂在墙上。“看这幅画写实又写意,太独特了。”“你看这栩栩如生的画面,多么真实美丽。”……人来人往间,不少人品评着方宝龙的作品。
方宝龙,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九州水墨画院院长,中国水墨画院研究员,陕西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其作品多次参展并获奖。2024年12月13日,方宝龙与白占荣、马胜利等6名画家携个人作品共赴乌海参加“丹青绘北疆,翰墨书乌海”书画巡回展。
绘画多年,方宝龙钟情于国画且感悟颇深。在他看来,中国画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有着悠久的发展史,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整的艺术体系。相对其他绘画形式来说,国画不仅是一种绘画的艺术,更是一种艺术的综合体,它把文学(尤其是诗词)、书法和篆刻融合为一体;国画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它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探寻自然脱俗的画面表现;国画不仅是技法的再现,更是画家道德思想的再现,另外在强调绘画对思想和品格的表达上,也是早于且超过其他任何画种的。
“每一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绘画风格,在如今这个风格多样的绘画领域里,初学者是很容易迷失方向的。”方宝龙说,他建议所有初学者应从绘画史学起,尤其是要仔细阅读《中国绘画史》。“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但没有专业的老师指导,只能自学自画。后来偶然得知《中国绘画史》便四处找人借了一本,仔仔细细读了一遍。从中了解了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和各类绘画艺术以及历朝历代的绘画方式后,还真发觉我对绘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而画技也因此提升了不少。”方宝龙补充道。
方宝龙认为,绘画者在看懂名家作品后,就应时常外出写生。“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历来优秀的艺术家都非常重视艺术与自然、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在绘画艺术创作中,写生起到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方宝龙讲述道,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与延展。依据这一原则,绘画者必须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才能领悟到艺术的真谛与精髓,进而才能创作出更为优秀的艺术作品。
这些年来,方宝龙凡遇机缘,总要到各地游历、观摩、写生。在方宝龙的手机相册里,记者看到一张中国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地标着好多红点。“这些都是我写生去过的地方。”他说。记者数了一下,足有20个省市。“以一本《芥子园画谱》入门,借古人之船过河,上岸遂走自己的路,拜大自然为师。”他说,“石涛曾不是说了嘛,搜尽奇峰打草稿,搞绘画应多采素材,多观事物,才能迸发灵感,创出奇妙之作。”
写生对方宝龙来讲是一种不同于临摹和创作的绘画体验。“写生的作画地点在大自然中,同教室里临摹、画室中创作迥然不同,它的现场作用是独特的。”方宝龙告诉记者,写生现场会有许多人,会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气息,作画的时候感觉就完全不一样。“我们往往都会有一种心理,即对新鲜的事物怀有一种好奇心,并且想一探究竟,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新的事物形象时,我们的第一反应还不会被以往的经验所左右。”方宝龙笑着说道,因此,第一感觉往往会生出许多新的观念与想法,这对艺术创作是极其重要的。
“写生的直接性是最能触动艺术家神经和感觉所引起画兴的因素,倘若丢弃了这种直接性和敏感性,作品就无法生动,创作也就很难感染观众。在写生这一过程中,由于每位艺术家所追求的艺术目标不同,这种外化的艺术形式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们的艺术风格才会变得丰富多彩。”方宝龙说,创作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尝试,试图创造出新的、不可复制的东西的手段,唯一不变的是贴近心灵的主题。未来,他将继续向心而行,创作出更多更好更符合时代的作品。
乌海日报社 | 2025-07-30 10:21:17
乌海日报社 | 2025-07-02 12:31:30
乌海日报社 | 2025-06-04 09:20:30
乌海日报社 | 2025-03-12 09: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