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诗韵风雅 领略湖沙美景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1-16 09:09:07

浩浩黄河水,遥遥太阳神。1月12日,诗歌剧《太阳神之城》首次在市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亮相。

这不仅仅是一场朗诵与舞蹈完美结合的激情演绎,更是一场诗歌与光电融合的视听盛宴;这不仅仅是一场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剧,更是一部书写乌海古今变迁的历史剧。

这部剧的诗歌意象、这一城的山水画卷,都需要屏息观赏、凝神细听。

以河为证 见证城市变迁

黄河是贯穿全剧始终的一个意象。黄河,激荡着思绪,成了人们追寻记忆的引子。黄河,从“巴颜喀拉山一路走来”流过《山居牧野》,在“北方歇脚的地方”,展开了与太阳神的一场对话。在这场对话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六百年前的狼烟升腾,感到了远行驼队的逶迤而行。黄河见证了《光芒绽放》的奋斗历程,听过了震耳欲聋的呐喊,望见过火焰升腾开拓奋进。

在《青绿河畔》,黄河依旧奔流北上。黄河岸边、西行客栈,把时光打磨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桌子山下、大漠沙丘,把荒芜酿成了一壶葡萄美酒。这里,沙水相依,河水静淌,抒写着美好生活——《沙漠看海》。

在这部剧中,不论是“引子”还是在主体部分,黄河以特定的身份贯穿了全剧,黄河以独有的姿态穿越了古今。黄河,是情感抒发的寄托者;黄河,是乌海历史的见证者。

电光声色 与诗歌遥相呼应

在《太阳神之城》的舞台上,电光声色的舞台背景与诗歌抑扬顿挫的朗诵交相呼应,背景中的岩画、大漠、驼队、山川、河流、飞鸟、芦苇都与诗歌的内容遥相呼应。

灯光与背景的意境,带我们走进了现实,消解了因诗歌而产生的距离。苍茫大漠中的驼队,使诗歌的凝练与含蓄不再抽象遥远;硝烟弥漫的古战场,唤醒了烽火台的生命;矿井中的漆黑幽暗,让我们感受到了创业的不易与艰辛;沙海相依的画面中,将城市美景与现代生活并行托举。

一幅幅的图景与一句句的诗韵相谐,将凝结于百姓的诗歌,以视听结合的形式还原于大众;诗歌从风雅中走出,缓缓浸润着太阳神之城,用章节书写着生活,用图景诠释着生活。

《太阳神之城》把诗歌的韵律镶嵌在舞台背景的转换中,将凝练的语言转换成具体的画面。在背景的映衬中,感受到了诗歌的广博与深厚;在舞台背景的烘托中,感受到了鸥鸟翔集的美好。在舞台背景与诗歌朗诵的交融中,坚定着一代代乌海人的传承与担当。

着意象之情 写风烟历史

作为一部诗歌剧,《太阳神之城》中选用了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意象来传情达意。

除前面所说的黄河之外,在第一幕的《山居牧野》中,选取的太阳神、烽火台、驼队、毡房等意象,照亮了乌海的历史记忆,书写着乌海苍茫大地的古老历史。

第二幕中的梭梭林、四合木、山脉、河流,不仅“回馈往事”,也让时代感受到了“远古的勃勃心跳”。这些山川河流、文物古迹将古今相连,承续着古今相同的奋斗基因。于是,在炮声、机器声中,矿工们在大漠孤烟的荒凉之中,开始种树、顶着矿灯“搬运着一个时代的人生”。

第三、四幕中,蓝天、碧水、飞鸟、葡萄、辣椒、茄子,从农村物产到自然景观、从自然环境到民居生活,全方位展现了太阳神之城的美好和谐;也展现了新时代之下,这座工业城市的华丽转身。

通过该剧,我们看到了太阳神之城的古往今来,看到了一代代乌海人的奋斗和不屈。《太阳神之城》,不仅是视听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