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新华:以“心”来画虎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5-01-08 10:23:52

葛新华的作品《一路高歌》

本报记者 赵荣

中华虎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用“卧虎藏龙”“虎虎生威”“生龙活虎”“龙腾虎跃”“如虎添翼”等词语赞颂事物,传情达意。

有王者之风的老虎,备受书画家的青睐。在“丹青绘北疆·翰墨书乌海”书画巡回展举办期间,葛新华等国家级书画家做客乌海,本报记者特进行了采访。葛新华(当代画虎名家,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墨画院专职画家、国家行政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会员、翰墨千秋名家定制艺术家)的国画老虎不仅展现了老虎的威猛与灵动,更赋予了这些山林之王深刻的情感和内涵。

“画虎和中国文化传统、中国人的审美相贯通。画虎可以自由地发挥我的喜好、兴趣和笔墨。”葛新华说,绘画是一门需要用心细致观察的艺术,画虎亦是如此。虎并非只有人们常规认识中的凶恶,它还有着可爱、率真、温顺、从容、自信的一面。观察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你会发现,虎在捕食的时候异常凶猛,看见猎物两眼立露凶光,龇牙咧嘴,令人胆战心惊。但平时,虎天真、活泼、可爱、温顺,就像一个小孩子。而这,在作画前需要长时间的细致观察。

远看近观,追虎而行,遇到返追不要慌张,可观察到另一个状态的虎。一年四季、风霜雨雪,在山谷中、密林间、溪水旁,观察虎的动与静、行与卧、守候与捕食、低吟或咆哮,便可知晓虎的喜怒哀乐、千姿百态。

观虎,而后在纸上作画,站虎、卧虎、行虎皆可。以简练的墨线确定四肢与结构;在最引人注目的虎头部位着重笔墨,用线、点、擦、染诸法细绘其面,以浓、淡色突出锐利与警觉的锋芒,以线和没骨法壮其躯干,虎便动起来、活起来,白须直立,两眼放光,身姿雄健。

在绘画的过程中,要想不落于俗套,背景处理得好才行。葛新华介绍,一定要将老虎融入自然中,如茂密的山林、苍茫的大地、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山,这些背景不仅为老虎提供了生存环境,还为画作增添了神秘、宁静的气息。老虎或静卧山林,或咆哮山林,或追逐嬉戏,或孤独守望,每一种姿态都充满了力量和生命的气息。“有人说,我画的老虎很温柔,但我觉得是威而不露。画老虎不仅仅停留在形象的描绘上,更需通过老虎来表达一种情感和思想。”葛新华介绍,在他的画作中,老虎往往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代表力量、勇气、智慧和自由。画虎要注重眼神刻画,老虎眼神要犀利而深邃、不怒自威,这些眼神仿佛能够穿透画纸,与观者进行心灵交流,透露出野性的力量和智慧的光芒,让人感受到老虎的威严与力量。

“国画《雪域双雄》描绘了两只在冰天雪地中的老虎,严寒恶劣的环境更突出了老虎的傲骨嶙嶙、威风八面的姿态,给观者展现出面对困难不要畏惧,勇敢地迎难而上的积极心态。《坐卧山水间 看云聚云散》中的虎则是以景为主,虎作为点缀,表现的不仅仅是虎,更是王者睥睨天下的胸怀。所以,在精准造型的基础上,要用鲜活灵动的笔墨气韵和诗意情趣的画面格调来表现老虎威猛、雍容伟岸、威风八面的气质。”葛新华说,“《云水禅音》中,一只雄壮之虎曲着身子趴在岩石上,低头看水,端详水中的倒影。水中似有天空、云彩、石头,还有一个虎头,老虎若有所思,中景到远景是极淡的云彩或天际,禅意十足。《一路高歌》中,一只虎走在密林,平着头、张着嘴,仿佛刚与朋友喝了几杯酒,此时有点微醺,耳畔吹着清风,路边流水潺潺,踮着自信自足的脚步,唱着小曲,描绘的是一只威猛内敛的老虎,同时从虎性中显露人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