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我们定格了这些温暖瞬间(上)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4-12-27 09:25:52

本报记者 张楚研

一转眼,又要与2024年说再见了。回眸这一年,无数温暖的故事在这座城市上演,那些奋不顾身、全力以赴的身影;那些平凡、美好、令人难忘的时刻……人生百味中,总有温暖的瞬间,触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照亮人生黑暗的角落,感动周围的人们。让我们一起回顾2024年那些美好与感动的瞬间,也让这些瞬间继续激励我们不断前行,奔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编者

镜头一:

机智少年8桶水浇灭火情

3月11日,乌达区鸿利小区附近的一个垃圾箱起火,火势凶猛,旁边还紧挨着两辆私家车。紧急时刻,放学回家路过的胡亦杰发现了情况,他迅速跑进沿街商铺,向商家要来了水桶,用水将火扑灭。

“当时情况危急,我来不及害怕,只想赶快找到水把火扑灭,最后用了8桶水将火扑灭。”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胡亦杰说。

市第十二中学举行“学习雷锋少年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表彰会,授予胡亦杰“雷锋少年”荣誉称号,表彰他在此次灭火救援中的英勇表现,激励更多学生崇德向善,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面对荣誉,胡亦杰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如果我在紧急时刻退缩,火势进一步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平时在学校,老师也教育我们要有消防意识,面对身边的危险情况,应该及时求助,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镜头二:

公安民警救助晕倒老人

5月27日,市公安局乌达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在日常巡逻至乌达区人民广场时,有市民跑来求助说,一位卖菜老人突然晕倒。民警立即开车来到老人身边查看情况。

“老人失去意识,但是心跳、呼吸是正常的。”乌达公安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辅警王帅说。民警快速到最近的药店买来速效救心丸,喂老人服下,并一直守在现场,等待120救护车的到来。期间,民警联系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来接管老人的卖菜车辆。

120救护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民警等到乌达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的工作人员来到现场交接后,便赶往医院查看老人的情况。

“我们到达医院时,老人的情况已经稳定下来,意识也恢复了。”王帅说。民警与老人家属联系后,看到老人已无大碍,又回到工作岗位。

事发2天后,老人的家属拿着一面写有“人民警察为人民 乐善不倦暖人心”的锦旗送到乌达公安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大队表示感谢。“我父亲突然晕倒,幸亏民警抢救及时,这才让我父亲转危为安。他们守住了我们这个家庭的幸福,我们一家人都非常感谢他们。”老人的家属说。

“我们在巡逻过程中遇到过各种突发情况,只要人民需要,我们会随时上前,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王帅说。

镜头三:

保安员勇救落水女孩

“救人啊!快帮帮我!”3月20日下午,在市人民公园九曲桥附近,突然传来女孩的呼救声。

听到求救,正在附近巡逻的保安员徐彦迅速奔向事发地点,看到两个女孩不慎落入水中,其中一个女孩使劲拖住另一个女孩试图向岸边靠近。当时的天气虽然回暖,但湖水依旧冰冷,事发地的湖水有1.2米深,水底有淤泥覆盖,很容易让人失去重心发生危险。周围虽然也有部分围观群众,但大多是上了岁数的人,没有办法下水救人。

徐彦这时候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跳入湖水,艰难地将落水女孩拖到岸边,然后和相继赶来的同事一起将女孩救上岸,安抚她的情绪并联系她的家长。“当时情况危急,其中一个女孩直往水里倒,我根本来不及多想就跳下去了,只想着赶紧把人救上来,别出事。”徐彦说。上岸后,徐彦顾不上清理自己湿透的衣服,一直等到家长到达现场,看孩子情绪稳定下来才离开现场。

后来,女孩家长主动联系徐彦要表示感谢,徐彦婉拒了。“作为保安员,发现危险并及时处理是我的工作。即使是普通市民,看见有人遇险,也肯定会上前帮一把的。”徐彦说。

为了表彰徐彦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3月22日,他所在的市猎鹰智能公共安全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海勃湾分公司给予他现金奖励。“徐彦的作为展现了他的责任与担当,对他进行奖励,也是激励其他保安员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弘扬社会正能量。”分公司行政部部长刘炜说。

镜头四:

生死4分钟 市民教科书式抢救

“有人晕倒了,快看看人没事吧。”

5月26日,在海勃湾区千里山东街青山旧货市场,一位老人突然摔倒,失去意识,情况十分危急。

老人倒地的位置离正在摊位上挑选商品的市民祁智非常近,他看到这种情况立即上前检查老人的心跳和呼吸。“老人心跳微弱,呼吸也几乎感受不到,需要立即抢救,抓住黄金4分钟。”祁智说。他一边上前为老人做心肺复苏,一边让周围的人打120急救电话。

除了第一个上前的祁智,还有好几位热心市民也跟了上来。一位女士看到现场情况立即拨打120电话,并守在现场,期间不断与医院方面联系。由于刚下过雨,老人倒地的位置有积水,一位男士上前扶住老人的头,辅助祁智为老人做心肺复苏。另一位男士则很快送来一瓶速效救心丸,旁边还有人递来一瓶水,帮助老人送服药物……

在祁智不间断地为老人做心肺复苏以及其他人的帮助下,几分钟后,老人恢复心跳,呼吸也逐渐平稳。此时,祁智才发现自己已经近乎脱力,身上不知被地上的积水还是被汗水浸湿。“我特别庆幸单位在组织应急救护学习时,我认真听课,学会了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操作,这次真的用到了。”祁智说。

很快,120救护车赶到现场,祁智和其他人合力将老人抬上车,并告知医务人员老人的具体状况后,便各自离开。

记者从市人民医院了解到,由于抢救及时,被救老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情况稳定,状态良好。

“看见老人倒地的时候我没有其他想法,只有救人这一个念头。老人心跳恢复后,才发现周围有那么多伸出援手的人,我心里也特别感动,觉得当下的社会很美好。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大家如果有条件,都去学习一下应急救护知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就能挽救一条生命。”祁智说。

镜头五:

公交车内上演“爱心接力”

救助发病乘客

“有人晕倒了,快看看怎么样了。”

6月29日上午,一辆2路公交车行驶至万达广场附近时,一位乘客突然从座位上摔下来,口吐白沫、四肢抽搐。车上乘客立即上前查看,并告知公交车驾驶员。

公交车驾驶员陶继平将车停在万达警务工作站旁边的红绿灯路口,打开车辆双闪灯,一边让其他乘客报警并拨打120,一边跑到发病乘客身边观察他的情况。

这名乘客身体僵直,面部朝下且嘴角出血。陶继平和其他乘客齐力将发病乘客翻过身来。“这名乘客应该是突发癫痫咬破了舌头,我身边有朋友患有类似疾病,我帮忙处理过。”陶继平说。他立即掰开该乘客的嘴,避免再咬到舌头,随后掐住人中让发病乘客恢复意识。

此时,海勃湾交管大队交警正在周边执勤,辅警王星帏看到一辆公交车打着双闪灯停在路中,正要过去查看情况,一名乘客从车上下来,焦急地冲他招手求助。王星帏跑上车看到司机正在施救,便立即拨打120,并叫来2名同事辅助司机救人,而他留在路口疏导交通。

车上,发病乘客病情有所缓解,辅警李真龙找到该乘客的手机,给其家属拨打了电话。不一会儿,120救护车赶到,医生检查了发病乘客情况,这时该乘客逐渐恢复意识。“我跟乘客的家属联系时,被告知该乘客有过往病史,休息一会儿就能好转,医生也给出相同的意见。”李真龙说。于是,交警们将该乘客扶到警务工作站让他喝口水,缓缓神。

看到该乘客病情缓解,医生检查无碍,陶继平和车上的乘客才放心驾车离开。

在警务工作站内,该乘客身体状态逐渐恢复,后由其家属接走。

谈起这件事,公交车驾驶员陶继平说:“我开公交车快30年了,开车过程中经常遇到突发情况。这一次,是众多乘客和交警齐心协力救助了患病乘客,让我再一次感到人间大爱,很受感动。”

镜头六:

列车上儿童手指夹伤 医生乘客紧急救援

7月9日,市民高玉娥和孙女带着一面写有“助人为乐见真情 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来到市中心血站,感谢这里的医生贾琴。他们的故事还要从6月18日的晚上说起。

那天晚上,高玉娥带着不到4周岁的孙女坐火车返回我市,在经过临河站时,孩子右手中指不慎被座椅夹伤,伤口流血不止。“看孩子伤得那么严重,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高玉娥说。列车员拿来药品给孩子包扎,并通过列车广播在火车上寻找医护人员协助救治。

正巧,市中心血站供血科的医护人员贾琴也在这列火车上,听到广播后立即赶到孩子所在车厢。

情况比预想得严重,孩子伤口撕裂了血管,且神经、韧带均有损伤。因为疼痛和害怕,孩子不停哭闹,导致伤口进一步出血。“孩子很小,我特别担心孩子出现昏睡的情况。”贾琴说。贾琴与列车员配合,用有限的医疗用品给患者止血、包扎伤口,不断安抚患儿情绪,让孩子冷静下来,避免因情绪激动导致出血。

列车到站后,贾琴陪着老人和孩子前往市人民医院,并联系急诊医生,确保孩子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孩子入院后,贾琴悄悄地离开了医院。

市人民医院的医生经过会诊,认为孩子手指损伤严重,立即联系了银川市的医院。到达银川市后,由于联系的医院遇到突发事故,没有人手,高玉娥便再次联系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医生又为高玉娥联系了多家医院。最终,一家手足治疗的专业医院接诊,以最快的速度为孩子做了手术。“银川的医生在看到孩子的伤口时跟我说,幸亏孩子得到了专业的处理,不然的话很有可能要截肢。我很后怕也很庆幸,遇到了很多好人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高玉娥说。

孩子做完手术回到我市后,高玉娥和孩子的父母很想感谢列车上给予他们帮助的医生,可问了很多人也没有找到。他们又拨打12345尝试找人,最终联系到市中心血站,找到了贾琴。

当高玉娥带着孩子出现在贾琴面前时,贾琴非常意外。记者电话联系贾琴时,她一度婉拒采访:“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就是举手之劳,哪个医生遇到这种事情都会这么做。而且帮助她的不止我一个人,列车上的列车员、市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甚至周围的乘客都竭尽所能在帮助他们。”贾琴说。

高玉娥感激地说:“孩子还不到4周岁,如果真的截肢对孩子的未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幸亏遇到了贾琴医生和很多好心人。现在,孩子的手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医生说连伤疤可能都不会留。贾医生对我们来说,就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必须当面道谢。”

一面是医生以实际行动诠释救死扶伤的意义并悄然离开,一面是家属情真意切的感谢和坚持不懈寻找,这样的暖心故事彰显出的是大爱之心、感恩之心,感动着一城的人。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