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勃湾区: “三种服务”解锁无物业小区治理新模式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4-12-23 09:16:18

■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有效

本报记者 段维娜

走进海勃湾区民贸南小区,平坦干净的柏油路、整齐划一的停车位映入眼帘,两侧的墙体彩绘也成了居民拍照的“网红打卡地”,旁边的活动室人头攒动,时不时传来居民的笑声,有些从其他小区赶过来参加活动的居民还可以顺便在车棚里给电动自行车充电。

难以想象,这个小区曾经高空飞线乱搭,车辆乱停乱放,环境一度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由于规模小体量小,引入物业困难重重,小区的基本卫生都由社区托底保障,日常管理维护等工作跟不上,小区居民的舒适度、满意度也无从谈起。

民贸南小区的旧貌换新颜正是海勃湾区无物业老旧小区治理有效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委社会工作部深化改革,聚焦无物业小区治理难题,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引领作用,整合资源、下沉力量,精准施策、分类推进,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数字赋能”的无物业小区治理模式,推动无物业小区管理蝶变升级。

兜底性服务

变“失管”为“接管”

“我们希望能有物业来接管我们小区。”“楼下的健身器材都坏了,想健身还得去别的小区。”“引进物业的话收费最好也别太高……”在海勃湾区林荫街道大庆社区“有事多商量”议事会上,居民代表纷纷对小区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如何让小区居民生活得更舒心?大庆社区通过倾听民意、调查需求、征求意见,确定出了方案。

“社区党委领办成立了乌海市乐邻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接管大庆北二区小区推行‘先尝后买’,向居民立下3个月内完成环境卫生整治、破损路面维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安装、安装门禁等‘十个承诺’,让小区在3个月内焕然一新。”大庆社区党委书记贾晨溪说。

无物业小区治理的关键是破解“谁来抓”“如何管”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党组织是党联系基层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在社区中发挥领导作用。”海勃湾区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核心引领和服务保障作用,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办+社会资本参与承办”的无物业小区兜底服务模式,推行“企业先期投入+先尝后买+低收费”三步走工作法,为居民提供家政、家电维修、文化娱乐、纠纷调解、民事代办等多元化点单服务,将物业服务融入小区治理当中,推进领办物业公益化、服务收费亲民化、物业服务多元化,逐步培养小区业主花钱买服务的意识,推动业主和物业企业建立和谐互信关系。截至目前,林荫街道大庆社区、海北街道长青东社区、凤凰岭街道新城社区、新华西街道海达社区等4个社区成立物业公司,接管无物业小区33个。

自治化服务

变“自管”为“共管”

“徐阿姨,我们单元楼上的流浪猫生小猫了,您看能不能帮忙找好心人领养一下?”稚嫩的童声从电话里传来,有困难,找徐书记,已经成为海勃湾区方兴家园小区居民的共识。

海勃湾区海北街道长青东社区组织居民选出楼栋长,定期入户走访了解居民的情况和困难并建立台账,依托社区物业议事厅,设立物业议事日,每月和居民、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共同商讨小区事宜,现场解决居民难题,同时运用“线上+线下”模式,结合居民微信群、“有事找书记”公示栏、“微心愿”墙等做法进一步了解居民诉求,对反映问题逐一销号并在小区文化广场进行公示。遇有突发事件、服务衔接不到位等情况,社区同步建立应急服务机制,确保服务响应在第一时间,真正实现服务居民精准化、全覆盖,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向楼栋延伸、向末梢落实。与上年同期相比,该社区业主投诉率降至50%以下。

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自治功能。海勃湾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方兴家园小区树立为典型,持续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全面深化物业党建联建,推进小区党支部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形成“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群众”共建共享格局。大力推行楼长制,由社区党组织引领,选派1931名党员、居民群众等担任志愿楼栋长,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三熟”优势,负责所在楼栋(道)的文明宣传、安全监督、卫生监督等基层微治理工作,架起社区与居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实现“自己家园自己管”。开展“微心愿”服务,社区“两委”、网格员通过主动入户、微信交流等方式了解居民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发挥包联共建单位、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解决居民诉求1800余件。

信息化服务

变“人管”为“智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海勃湾区委社会工作部积极与海勃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合作,致力将数字化建设与民生实事有机融合,推动传统管理方式向智慧管理转变,持续激发无物业小区基层治理活力。

“我们这儿因为是老旧小区,住户流动性较大,征求大家的意见比较困难,好在我们每家门前都贴了‘智慧门牌’,家里有啥要维修的、小区里有啥要反映的都可以直接扫码填报信息,工作人员处理速度很快,几乎没耽误过我们什么事。”海北街道和平三街坊的住户李庆国说。

面对多种原因导致物业无法入驻的小区,海勃湾区以滨河街道和海北街道为试点,依托“海区e家”信息化平台的常住人口数据和建筑物信息基础,构建起“一人一档、一房一档”数据库,按照统一标准和规范,精准生成“一房一码”,并以“智慧门牌”的形式张贴在住户家门口,居民只需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即可查询了解各类政务服务事项的受理范围、办理流程和所需资料等内容,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水电燃气缴费,发现身边安全隐患、不文明行为也可随拍即报,真正实现官方信息“掌上查”,政务服务“掌上办”,社区维护“掌上通”,让基层治理和便民服务“一码承载”。目前,海勃湾区累计安装“智慧门牌”5.71万个,回访诉求7000余件。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