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抽检黄河水样。
水上巡逻。
近年来,市公安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政治责任,紧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高污染车辆管控、内生动力提升等重点工作,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乌海公安力量。
聚力护卫黄河安澜
身着单警救生装备、驾驶救援快艇、随时观察水域情况……这几天,市公安局滨河分局水上警察大队每天都会在乌海湖面开展水上巡逻。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全面实行“人巡+车巡+船巡+无人机巡+视频巡”的“五巡”工作机制,对辖区重点水域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全领域巡查管控,有力维护黄河乌海段治安秩序。
4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市公安局全面提高对黄河流域的巡查检查频次,做好关于破坏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妨害高质量发展违法犯罪的打击预防工作。
2022年8月31日,市公安局海南分局环食药侦大队在工作中发现,有人在某加油站附近,利用挖机、铲车、自卸车非法盗采煤炭。分局迅速成立专案组立案侦查。由于涉案人员较多且涉案金额较大,加大了侦查难度和案件取证工作量。专案组充分发挥协同作战优势,多次组织各警种办案民警召开案情分析会,抽丝剥茧、合力攻坚。经过缜密侦查,民警终于获得了犯罪嫌疑人3次盗采约1100吨煤炭并分两次出售的违法犯罪事实,并将4名犯罪嫌疑人移送起诉。“使用多警种联动机制能够使大家各司其职,发挥协同优势,通过警种合作做到‘短平快’办理相关案件,极大提高了生态环境相关领域案件的办理质效。”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支队长刘殿英说。
为积极融入全国首批黄河水上执法协作区重点单位建设,市公安局不断增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2022年5月,联合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对黄河流域乌海段主干道及河道两侧3公里范围内水域污染、非法占用农用地、非法采矿及非法采砂等进行空中巡查,推动建立“海陆空”全方位立体巡查机制;2022年6月,与阿拉善盟公安局签订区域警务合作协议,在联合打击、沟通联络、信息互通、资源互助、学习交流、案件移送等方面达成共识,建立区域警务协作机制,打破孤立警务工作格局和警种界限,有效消除行政区划对案件办理带来的不利影响。去年9月,市公安局参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合作论坛暨西北警务协作区第十二届联席会议,共同倡议沿黄河九省区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合作,签署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警务合作协议》和《西北警务协作区框架协议》,加强与各协作单位在打击危害黄河流域生态安全违法犯罪方面的协作配合。
市公安局还主动加强与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水务、农牧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和巡查,全面摸排沿黄河3公里范围内的工矿企业,强化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基础信息摸排,每年在黄河禁渔期与海事、渔政等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全力打击乌海湖禁渔期内非法捕捞及非法电鱼行为。2021年起,公安机关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146次、下发整改意见书41份;检查环保企业159家、工业企业38家、矿山企业78家,破获涉环境保护领域案件5件。截至目前,已采集全市59家重点排污单位、76家煤炭洗选企业、89家矿山企业、11处固废渣场行业数据。
聚力保护野生动植物
时下的乌海湖畔,鸥鸟蹁跹,游人如织,乌海境内又迎来春季候鸟迁徙高峰期,母亲河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连日来,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在乌海湖一号码头和沿湖路等重点区域开展巡逻,遇到市民游客,就向他们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发动更多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随着我市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近年来,全市野生动物种群及数量逐年增多,市公安局不断加强科学监测和安全巡逻,坚决遏制非法猎捕、杀害、收购、运输、出售、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为候鸟打造安全的栖息环境和迁徙通道。
“黄河乌海段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我们结合季节特性和辖区地形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乌海湖、万亩滩湿地、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沿岸等候鸟迁徙通道和停歇地、繁殖地等重点区域的巡护、值守、排查工作,严防不法分子以投毒、网捕、枪击、设置陷阱等手段非法杀害、猎捕过境候鸟。”刘殿英说。支队还加大对集贸市场、花鸟市场、餐馆饭店等各类场所和网络平台的检查力度,定期开展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候鸟等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春秋两季,市公安局持续推进“清风行动”“保护候鸟及森林草原防火专项行动”,联合市林业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市应急管理局,对辖区内野生动物迁徙通道和栖息、繁殖区域,以及四合木保护区等防火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清查。行动期间,共破获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刑事案件9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件1起;查获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只、二级保护动物35只、“三有”保护动物2只;救助岩羊、天鹅、红隼、灰鹤、红嘴鸥、鸬鹚等野生动物68只。
聚力严管高污染车辆
近年来,市公安局根据上级关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立足公安工作职能,强化道路扬尘和高排放车辆通行秩序管控,全力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加强柴油货车尾气监测,在新车和外地转入车辆办理登记手续时,对排放标准严格把关。
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加大渣土车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对中重型柴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情况开展路检检查,禁止中重型货车、低速载货车等车辆在限行路段通行。利用“传统+科技”手段,全面开展重型道路货物运输车辆污染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定点检查+动态巡查”相结合的方式,成立执法小分队,精准打击货运车辆特别是重污染车辆私改、不盖苫布和闯禁行等违法行为。民警积极向社会和广大车主、驾驶人宣传车辆尾气排放超标的危害和开展治理尾气工作的重要意义,教育广大驾驶员不购买报废、拼装机动车,达到报废年限的车辆自觉报废更新,并通过电话通知和上门通知方式对逾期未检验、未报废车辆提前告知,通知车主及时办理相关车辆业务。
今年,我市公安机关对全市119家中高风险车辆运输企业“逐门逐户”上门约谈,对企业名下700余辆运营货车建立了“一车一档”。对所有隐患车辆的私改、拼改装、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等问题逐车开具整改清单,签订整改责任状,明确整改验收时限。
聚力提升内生动力
面对生态环境领域新老问题交织、多种犯罪形态交织、各类风险隐患交织的态势,市公安局党委高站位谋划、高起点部署、高标准要求,集全警之智不断创新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机制,聚焦污染防治、森林草原资源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资源安全,因地制宜依法严厉打击生态环境领域相关违法犯罪活动。
在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中,不法分子的作案手段进一步升级,给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带来极大难度。市公安局因地制宜、因需制宜,科学合理筹备环食药快检实验室建设,配备符合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侦查需求的快检设备,掌握打击违法犯罪主动权,实现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精准打击。
治安、交管、环食药侦等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警种以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基点,牢固树立“信息化建设,数据化实战”思维和“数据+侦查”理念,通过数据研判预警,提高线索发现能力、提升打击治理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锻造过硬本领,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隐患。
“全市公安机关着眼固根基、提能力,坚持融会贯通、学用结合,定期组织相关警种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以战促练、以战促学、以战促建,全面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刘殿英说。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