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3-01-03 13:26:55
《火红的日子》 王兰英 摄
“70后”摄影爱好者王兰英的摄影之路始于2017年。那一年,孩子考上了大学,自己有了许多空闲时间,于是就端起了相机。最初,王兰英只是喜爱风光摄影,后又将镜头转向了人文摄影。从理论到实践,王兰英下了不少功夫。日前,她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摄影心得。
“每逢长短假期,我总要出去走走看看,但每一次拍的照片都不尽如人意。这时便萌发了学习摄影的念头。”王兰英说,“有人说,热爱摄影的人就是热爱生活的人。我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看到什么都喜欢,看到什么都拍,就这样与摄影结了缘。2017年的冬天,我结识了几位影友,并参加了在海勃湾区少年宫开办的摄影班。不知不觉走进了摄影爱好者的行列。”
王兰英说:“学摄影后,最开心就是自己有所收获,懂得应用色彩对比,对称构图;懂得光影的抓取,画面的均衡;懂得了应用层次,应用趣味点,画面延伸感的取舍等等。摄影作为我的一个爱好,通过学习获得的愉悦感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值得分享的。刚拿起相机的时候,最喜欢拍日出日落、春花夏荷。随着对摄影的深入了解,在摄影前辈的指引下,随着岗位的调换,我将摄影镜头转向了人文生活。一对对新人领取结婚证的激动场面,百岁老人的安逸生活,孤寡老人和残孤儿的救济等等,捕捉到了很多难得一见的画面。如今的我又将镜头对准了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志愿者和基层社区工作者。其实,摄影就是智慧的修行,是静静地观看世界,真挚地交流情感,深切地体味幸福。”
王兰英说:“摄影是一门艺术,对摄影师自身的美学修养是有很高要求的。有些人天生审美能力就比较好,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比较‘有感觉’,更容易拍摄出漂亮的作品。对于审美能力并不是太好的初学者来说,也不用悲观,只要在学习初期,多多练习,培养自己的摄影美感,很快就能追上来,弥补自己在摄影方面的先天不足。具体地说,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是很好的途径。多看、多积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必然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美的表现,我们在欣赏时,应从内容美与形式美两方面去理解。”
谈到摄影心得,王兰英认为:第一,多看大师作品。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多看摄影大师的作品无疑是一种最快的学习捷径了。大师辗转摄影界几十年,已经有一套成熟的观察事物的视角,从大师的作品中你可以轻松学到一些经典的构图形式,知道什么位置是最佳的拍摄角度。第二,多看获奖作品。作品之所以能获奖,必然经过多种元素的综合考虑,比如题材、角度、构图、用光等,元素越新颖,越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第三,多看摄影作品。多浏览摄影网站、论坛,也可以去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博主。只有看得多了,在拍的时候才会有感觉。比如,要去拍荷花,最好在拍之前多看一些优秀的荷花摄影作品,拍摄的时候就会有感觉。多看优秀作品就是一个学习和借鉴的过程,看看别人是怎么构图的、怎么用光的。为什么他拍出来的照片那么好看,优势在哪里,多学学、借鉴借鉴。第四,多观察。当看过很多摄影作品后,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多观察。从前期欣赏、学习优秀作品,到后期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就是一个锻炼“摄影眼”的过程。多观察身边的场景,再结合着前期看的那些优秀摄影作品,才会把生活中普通的场景拍出好照片来。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对色彩、线条、光线等东西的感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第五,多拍、多学、多看。只有拍了你才知道你的不足在哪,接下来要往哪方面去下功夫。现在手机拍照那么方便,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拍照的机会,完全没有成本。只是这个多拍不是瞎拍,要有自己的想法才行。比如,我为什么要拍这个场景,我该怎么拍,怎样取舍画面的元素等等,而不是拿起手机拍一张走了。在拍的时候大家就要多想想自己之前看到的优秀作品了,以及自己观察出来的东西,然后再去拍摄。另外,大家可以把自己拍的照片多分享到网上或分享给那些大师,求他们指点,这样你的成长会更快些。
(作者:斯琴图;编辑:段继文)
乌海日报社 | 2023-01-03 13:26:55
乌海日报社 | 2022-11-23 09:44:03
乌海日报社 | 2022-11-23 09:41:22
乌海日报社 | 2022-10-19 11: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