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专访】
百业兴旺,交通先行。1958年10月1日,包兰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从此,乌海地区有了第一条铁路。20世纪70年代,乌海站的前身海勃湾站通行的客车仅有3对,其中由北京往返兰州的43/44次列车是当时的特快列车,也是最热门的一趟进京列车。2022年1月26日,乌海⇌呼和浩特城际动车组列车开行,我市到呼和浩特最快用时达到4小时41分钟,是目前乌海与呼和浩特两地间运行时间最短的列车。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交通运输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今,我市民航、铁路、公路全覆盖,不断完善拓展的立体交通网络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了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服务。但是,快速、安全、干净、舒适的高铁列车能途经我市,是乌海人做了多少年的“高铁梦”。今年4月,我市新建包头至银川高速铁路乌海段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乌海人的“高铁时代”将到来。
“包银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京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北连接东北、华北的交通大动脉和经济大通道,也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102个重大项目之一。包银高铁乌海段项目全长约50.8公里,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为每小时250公里,建设工期为4年,计划于2025年完工,我市设乌海海勃湾站和乌海南站两个站点,先期开工为长约12.1公里的甘德尔山隧道。目前,包银高铁乌海段项目施工单位已进场。”近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高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高博说,自包银高铁乌海段项目前期工作启动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和召开协调会议,对我市辖区内线路走向及站点布局进行研究,责成相关单位限时解决影响项目推进的瓶颈问题。同时,我市积极与国铁集团、自治区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目前已在高普站合建、站房面积扩大、车站更名、站前设高架快速落客平台等事宜方面取得实质进展。我市还在穿越古墓葬群、古长城、四合木保护区,横穿甘德尔山,跨越京藏高速公路、黄河等方面全方位落实可行性方案,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高博表示,为确保包银高铁乌海段项目在2025年底前建成运行,市委书记作为此项自治区重点项目的包联责任人,市政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乌海市新建包银铁路项目征地拆迁专项推进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具体协调日常工作。海勃湾区、海南区政府成立了区长担任组长的征拆机构或高铁专班,保障项目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电”及管线迁改工作在整个包银高铁乌海段项目建设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保障建设工期具有重要作用。高博介绍,由海勃湾区包银高铁项目工作专班牵头推进的“三电”及管线迁改工程进展顺利。目前,“三电”迁改工程累计完成施工产值近千万元,已完成6条10kV线路的迁改工作,正在进行的110kV海滨线迁改工程已进入尾声;已拆除产权路灯30余处,中国移动公司、中国联通公司部分通信光缆已迁改完成50余根。此外,已完成2处DN200以下管道迁改。
当谈及包银高铁的开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什么影响时,高博说,高铁可以改变一座城市,包银高铁的建设对于完善区域路网布局、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等方面意义重大,将缩短我市与沿线地区的时空距离,带来资金、信息、人员和文化的快速流通,进一步拓宽对外开放深度,助推我市早日实现“三高”目标。包银高铁建成后,从我市乘坐高铁列车到银川不足1小时,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呼和浩特,到北京也只需5个多小时。届时,我市将更快更好地融入全国的“经济圈”“生活圈”和“朋友圈”。
(作者:黄建飞;编辑:段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