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瞧,咱乌海人的春节假期

A+ A-
乌海日报 编辑:段继文 2022-02-15 09:37:26

雪后金沙湾。 (田丰 摄)

采摘草莓。 (姜瑜 摄)

体验冰雪乐趣。 (姜瑜 摄)

学技能。 (张旭 摄)

抽“毛猴儿”。 (张旭 摄)

感受自由,挑战极限。 (姜瑜 摄)

春节假期虽然已经结束,但年味儿依然浓郁。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解到,乌海人今年过了一个十分丰富的春节假期。冰雪运动、采摘、赏年俗、省亲游、玩越野等都成为乌海人在春节假期里的休闲娱乐项目。

记者从市文体旅游局了解到,春节假期,我市接待游客7.8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25万元。

庆冬奥,乌海人爱上冰雪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精彩开幕,赛程紧张有序,“观看冬奥会”成了乌海人过春节的一道“大餐”。与此同时,走上冰雪更是成了乌海人迎冬奥会的热门方式。记者从乌海湖冰雪乐园了解到,仅春节7天假期里,就有2万余人次进入滑雪场,进行冰雪游乐与运动。

“穿雪靴、踩雪板、穿戴好护具,在平地练习平行移动,掌握如何使用犁式刹车,然后再上初级雪道进行练习。”走进位于海勃湾区彩虹桥畔的乌海湖冰雪乐园,不少雪板滑雪初学者跟着教练学习如何滑雪。教练张勋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雪场里开设了雪板滑雪初级班,不少孩子和大人都报名学习。“大约10节课,学员就能掌握初级的滑雪技巧。”张勋介绍道。

随后记者在初级雪道上看到,除了双板滑雪爱好者,还有人挑战单板滑雪,练习各项技巧,尽情感受滑雪带来的乐趣。

“遇到好天气,中午那段时间的游客是最多的,尤其是雪圈雪道,有的时候要排队才能体验。”王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乌海人的冰雪热情。

除了滑雪、玩雪圈,滑冰也成为了乌海人今冬热门的户外游乐项目。一个多月来,记者在市人民公园西湖冰场、乌海湖冰雪乐园冰场上常能看到市民在滑冰。他们有的在溜冰车,有的开着大脚车,感受冰上的速度与激情。还有一队穿戴着专业装备的孩子在练习滑冰,他们的专业滑行颇吸引人的眼球。“孩子以前学轮滑。看完冬奥会的短道速滑项目后,孩子对滑冰产生了浓厚兴趣,我们为他购买了专业的滑冰鞋,并请了专业教练,每天都要进行两个小时的训练。”一位何姓家长告诉记者,即使在春节假期里,5岁的儿子也没有中断滑冰练习。

不管是为了学习一项冰雪运动技能,还是只想体验冰雪游乐项目,乌海人在这个春节假期纷纷走上冰雪,收获了冰雪这项冷资源带来的热魅力。

进农区,大棚里体验采摘乐

虽已入春,但冬的肃穆还未褪尽,只有走进农区大棚,才能收获那充满生机的绿色。眼下,大棚里的草莓和小柿子正是成熟的季节。春节假期里,就有不少乌海人,带着孩子、陪着老人,到农区过一个有果香的丰收年。

在海勃湾区千里山镇团结新村梧桐巷,农户郭永霞过了一个“丰收”年。“每天都有游客来我家采摘,我家有9个大棚,主要就是草莓和小柿子,这个时候正是它们成熟的季节,所以这也是我家的丰收季。”郭永霞告诉记者,她家平均每天都要接待二三十位游客,主要以家庭为单位,有时也会接到一些亲子主题的团队。“我家种植草莓多年,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都是好几年的回头客,还有周边城市的游客,有的也来我家采摘。”郭永霞乐道。

“妈妈,你知道吗?草莓妈妈有好几个办法可以让它的宝宝旅行,一是它把种子附着在果实表面,吸引人们和小动物吃下或带走;二是它的藤蔓不断生长延伸,延伸到条件适宜的地方就会长出新的草莓株,还有,它开白色的小花,还需要蜜蜂帮它授粉……”6岁的冉冉最近读了绘本《一粒种子的旅行》,她在和父母来采摘草莓时,不光摘到了香甜美味的草莓,还让自己学到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这对于她来说不只是一次休闲与游玩。妈妈朱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在这个春节假期里除了给亲友拜年外,还到农区、郊区游玩,通过亲近植物、亲近大自然的方式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春节。

作为我市观光农业的亮点之一,近几年草莓采摘渐成规模。依托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以及旅游部门对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的大力推动,农户们积极调整产业种植结构,增加草莓新品种,甘露、贵妃、桃薰等草莓品种不仅名字动听,味道更是酸甜芬芳,奶油味儿、巧克力味儿,甚至有水蜜桃口感的,让前来采摘的人们过了一个大饱口福的年。

“玩”年俗,浓浓年味儿伴你游

在春节旅游市场上,记者看到不少本地研学游产品,这些针对我市中小学生设计的短线游产品成为我市春节旅游市场上的一大亮点,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年俗主题的研学游线路。

“就是想让孩子们在城市里也能体验到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我们要将那些有关年的习俗通过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便知晓它们,并明白其背后的寓意与文化。”一户外公司负责人孔凡峰告诉记者,这款产品在春节前后均有推出,已有近百名孩子参与。

“吹糖人、做灯笼、包饺子、剪窗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这条线路里的年俗元素,我们邀请了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来现场教孩子们吹糖人,孩子们特别喜欢,学得也非常认真,还有其他的项目也都非常受欢迎。”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市人民广场和滨河新区的街头,大型花灯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观赏,纷纷与之合影,记录着浓浓的年味儿,也记录下一张张笑脸,成为一大年景,吸引人们驻足观赏。

在这个春节假期,不妨在夜幕升起时,约上三五亲友赏赏花灯,感受这浓浓的年味儿。

进沙漠,越野车上迎新春

踩着油门,听着摇滚,驰骋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感受自由、挑战极限、探险猎奇……这对于喜爱户外极限运动的人来说,无疑是最佳的过节方式。

乌海是离沙漠最近的城市。从海勃湾区驾车出发,半个多小时便能进入乌兰布和沙漠。当耳畔只剩下引擎的轰鸣声时,对岸的城市渐渐变成一条弧线,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天际。因此,春节假期我市吸引了很多前来玩沙漠越野的外地游客。“只要持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即可进入沙漠。”一位车友告诉记者,他们吃住补给都在乌海,和伙伴们在沙漠里玩了四五天。

跟着“老司机”沙漠冲浪,对于初次体验的人来说,那真是“上天又入地”的奇妙感受。市民王刚是一个越野冲浪爱好者,他跟随朋友在这个假期体验了一把沙漠里的速度与激情。

眼下,新春时节,也是“玩越野”的黄金季节,穿沙公路上和城区里不时有越野车呼啸而过,仿佛告诉人们,在这片沙漠里,蕴藏着无限的激情与挑战。

乌兰布和是蒙古语,意为红色公牛。历史上,这里曾是“人民炽盛、牛马布野”的富庶草原。如今,这里则是充满神秘与沧桑的塞外大漠,沙山高耸、沙丘连绵、沙质洁净,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

“你永远不知道沙漠腹地会给你什么样的惊喜与挑战,那种充满未知与变数的感觉,让我沉醉其中。”王刚告诉记者,“你可能会遇到风沙淹没的古老村庄,可能会遇到野骆驼,可能会遇到残垣断壁的烽火台,可能会遇到不知年岁的神树,当然还有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

沙漠一望无际,在沙漠里面的每一次遇见,都是巨大的惊喜。“我记得我们第一次看到‘七棵树’时,那种惊喜无法用言语表达。远远望去沙漠里竟然有这么大一片绿,走近一看原来是七棵树抱团生长在一起,就像我们玩户外的人一样,有一种‘无兄弟,不户外’般的团结精神。后来,这里就成了乌海越野人最爱来的沙漠据点儿。

穿行在沙漠之中,如果长久看不见其他东西,难免会让人生出绝望的情绪,而那突兀出现在眼前的大树、湖泊、房屋、暗河等,都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惊喜。”王刚说道,沙漠冲浪带给他很多新的感受与收获。

丰富的沙漠体验项目让人流连沉醉,旅游与体育运动的不断融合,也让沙漠迸发出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市以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依托沙漠,将“旅游+体育”作为转型惠民的“源头活水”,不断打响“沙漠越野赛暨全国场地汽车越野锦标赛”“中国悦动山地户外运动大奖赛”等体育品牌,赛车手们在天然户外场所畅意驰骋,随着起伏的沙丘,体验沙漠越野带来的速度与激情。

沉静的湖面将沙漠的狂野与温柔衬托得淋漓尽致。山、水、草原、草甸、沙漠、大坝的完美结合,使乌兰布和大沙漠这一集历史人文、自然山水景观于一体的旅游生态景区展现出无尽的魅力。

回家乡,亲人团聚过大年

开车带上妻儿,回到家乡过一个有浓浓“年味儿”的年,也是不少乌海人的过年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准备后,我市部分市民选择了回家乡过年。

家住海勃湾方圆新村B区的牛延平老家在陕北,父母至今居住在榆林靖边县的一个小村庄。“除夕夜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热炕上,炕桌上摆满了荞面煎饼、猪肉烩菜、油炸糕、黄馍馍,既家常又丰盛,吃完饭大人们喝酒打牌唠家常,孩子们窑里窑外嬉戏乱窜,那热闹劲儿在冬日的黄土高原上,特别鲜活生动。”牛延平说,他一家搬来乌海20多年,隔几年便要回陕北过春节,而今年他们在家乡还多待了几天。

“我们那儿的婆姨女子都会剪窗花,除夕那天那些鲜艳、精巧、喜庆的窗花就是淳朴农家里最亮眼的装饰,我们这次回去还带回来一些;对联是村里的长辈手写的,内容是大伙儿凑在一起共同创作的,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地开始了。”

家住海勃湾世景苑B区的王先生一家则是回东北老家过的年,最让他难以割舍的就是寒冷天气里那温暖的年味儿。屋外是白茫茫的雪景,屋里则是热烘烘的年景。“宽大的火炕,地道的东北菜,爽朗的欢笑声,热闹的圈儿酒。”搬到乌海已经快十年了,刘先生仍怀念在通辽度过的每个春节。

“小鸡炖蘑菇、白肉血肠、狗肉火锅,这些冒着热气儿的东北特色美食,赏雾凇、打雪仗、滑爬犁,这些东北的冰雪娱乐项目,让冰天雪地里的东北年一点儿也不冷。”刘先生说。

不管是守在家门口过年,还是回家乡过年,对于乌海人来说,一家人团圆在一起,那些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仪式感,都是浓浓的难以割舍的年味,是人们最钟情的过节方式。

(作者:姜瑜;编辑:段继文)


相关推荐

融媒矩阵

抖音

app

微信

微博

快手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