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 (王超 摄)
遍植绿荫。 (王超 摄)
在黄河臂弯,乌兰布和、库布齐两大沙漠和毛乌素沙地伸手相握,捧起乌海这座年轻的城市,而她们的爱,却太滚热。据记载,这里曾经的年降水量仅有16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00毫米以上,特殊的环境条件,赋予了乌海防沙治沙的特殊使命。一代代乌海人数十年如一日,向茫茫沙海宣战,逐步提高我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力,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甘德尔山东麓,乌海市十七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园内近20万棵树木茁壮成长,在骆驼山矿区与甘德尔山生态景区间形成一条占地100公顷的狭长防护林带。
“这儿试种的都是符合咱乌海气候条件的植物,它们能有效保护周边地表土壤免遭风蚀,是预防水土流失的‘守卫兵’。”市水土保持工作站负责人张启龙说。
保持水土,要不断增加植被覆盖面积,这一过程中,既要解决叶子问题,也要解决票子问题。示范园内,新疆杨、樟子松、紫叶李、马兰、山楂等40多种实验植物错落其中,形成一片彩色景观。市水土保持工作站积极试种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林木品种,探索以经济作物助力水土保持治理的新路子。“园内的山楂树已经试种成功,我们正逐步推广种植经验,让山楂等成为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发挥经济效益的作物。”张启龙说,“目前,工作站正与相关部门探讨研究水土保持治理科研项目,探索以林养林的新路子。示范园也将逐步强化产学研方面的工作,引进水土保持新技术、新措施、新产品,为筑牢我市生态保护屏障发挥更大作用。”
除了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示范园还集科普教育、水土保持区域监测于一体,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方式向公众宣传普及水土保持科学知识,让公众直观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强化公民保护水土的责任意识。
保持水土,要立足实际情况,更要“对症下药”。多年来,我市通过打造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示范园、建设乌海市水土保持监测点、执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方式,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日,在乌海湖西岸水土保持监测点,工作人员正在取样监测。这里紧邻乌兰布和沙漠,为预防水土流失,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在乌海湖东西两岸分别设置了水土保持监测点,定期取样并分析比对数据,对不同侵蚀类型区的水土流失动态、水土流失因子等方面进行监测,并依照分析结果制定和采取河床清淤等治理举措,为全市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近几年乌海湖东岸的水土流失数据明显降低,这说明我市近年来实施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和措施,对减缓乌海湖治理中的风力侵蚀作用效果非常明显,流入乌海湖的泥沙量也在逐年减少。”市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李睿说。
得益于水土流失治理的持续推进,如今的乌海实现了由“荒”变“绿”的美丽嬗变。近年来,我市相继实施石大门沟小流域坝系工程保持工程,十七公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海勃湾卡布其、王元地、千里山水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积极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共服务中的作用。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5.29平方公里。同时,我市认真执行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全市水土保持补偿费基本实现应收尽收,在今年自治区水利厅组织的2020年度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中,乌海市考核成绩位列自治区首位。
(作者:曹艺;编辑:段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