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日报
2021-02-03 09:34:02
图为20世纪80年代的海勃湾矿务局公乌素煤矿厂区大门口。
据《海南区志》记载,公乌素煤矿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桌子山南端的桌子山煤田公乌素井田区,矿区面积32平方公里,地质储量3.65亿吨,煤制牌号为肥焦煤、肥煤、肥气煤。1956年,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决定在三区(今阿尔巴斯苏木)境内拉僧庙东南的公乌素开矿。4月,三区人民政府先后派人到公乌素筹备建矿,当时由三区人民政府拨款两万元,土法上马,克服了种种困难建成小煤矿,当年生产原煤近万吨。
据公乌素煤矿老工人回忆,刚开始的煤矿工人大多是刚放下锄头和牧羊铲的农牧民,根本不懂开矿技术,全靠几名老工人指导。人们用十字镐、刨锤和铁锹做工具,采用土法开采,边掘边采,用煤筐背、麻袋扛、毛驴车拉,才能将煤炭运出地面。
1960年3月1日,公乌素矿与老石旦矿合为老石旦煤矿四工区,1961年的利税超过30万元。1963年,公乌素矿与老石旦矿分开,当年以销定产,在控制产量的情况下,上缴利润12万元。
随着公乌素煤矿的发展,职工的经济、文化、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百分之六七十的职工搬进了新居,全矿区设有5所小学、两所中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03年8月,公乌素煤矿宣布破产。2004年,公乌素煤矿破产重组为乌海市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从科技兴矿、技术改造、劳动用工等生产管理方面改革,效果显著。而今,乌海市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原煤生产逐年增多,员工凝聚力增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赵荣
乌海日报社 | 2021-02-03 09:34:02
乌海日报社 | 2021-01-29 09:42:00
乌海日报社 | 2021-01-27 10:16:33
乌海日报社 | 2021-01-20 09:23:50